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是什么意思这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原文:

文章插图
追感往事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
释义:国家危急,官员却只懂得明哲保身,在当时误国误民的岂止秦桧一人 。朝廷出现像管仲那样的贤相是没有希望了,连为国悲伤哭泣的人都没人 。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时事评论,陆游在诗中揭穿了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卖国的庐山真面目,不仅抨击秦桧的当权误国,也痛斥了整个昏庸的南宋统治集团 。“诸公”含有讽刺意味,兼有诗人的愤怒 。后两句用典,骂尽南宋小朝廷文武百官毫无国家、民族观念 。第二、第四句,都用透过一层的写法,有力地表现了陆游的愤慨心情 。
这首诗纯以劲直激昂为主,其忠义之心令人肃然起敬,千百年来敢于这样抨击时弊的诗词简直是凤毛麟角 。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无奈、愤慨以及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
新亭对泣文言文怎么翻译?渡过长江的各位朝廷大官、士族人士,每遇到美好的日子,就互相邀请在新亭这个地方聚集,就着美丽的花朵,边赏花边饮酒作乐,周候在中间坐着,叹道 :“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 。”大家听了都相视流泪,只有丞相怒气豪迈,说:“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相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
原文: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 。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 。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文章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 。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 。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 。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义庆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 。本传言“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 。”这实际上是刘义庆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 。尽管文帝下诏劝解宽慰但架不住刘义庆“固求解仆射乃许之” 。
刘义庆终于得以外镇为荆州刺史 。外镇后的刘义庆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 。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
《追感往事》陆游翻译是什么?《追感往事》陆游翻译是:
大家都是独善其身,只会计划自己的利益,误国的又岂止秦桧一人 。在江左出现管仲那样的贤相让国家重新强大起来看来是没希望了,甚至连在江边新亭望着北方的失地相对而泣的人都没有了 。
全诗为: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
创作背景:
此诗公元1201年(宁宗嘉泰元年)春作于山阴,陆游时年七十七岁 。原诗共五首,这是第五首 。这首诗像是一篇时事评论,陆游在诗中揭穿了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卖国的庐山真面目,不仅抨击秦桧的当权误国,也痛斥了整个昏庸的南宋统治集团 。
因为奸佞误国,遂造成“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的可悲局面 。“诸公”含有讽刺意味,兼有诗人的愤怒 。后两句用典,骂尽南宋小朝廷文武百官毫无国家、民族观念 。
追感往事译文及注释?【江左夷吾和新亭对泣的翻译】译文:
可叹朝廷诸公真可谓善为谋身,当时丧权误国岂止区区一个秦 。
不敢期望管夷吾能重现在江左,可惜满朝廷竟无新亭对泣之人 。
注释:
1、诸公:指朝中那些主张投降议和的误国当权者 。
2、善谋身:善于为个人的利益前途打算 。
3、秦:指绍兴(113l一1162)间任宰相的秦桧 。他主张议和投降,迫害主张抗金的岳飞、张俊等人,并与金订立了“绍兴和议” 。是当时卖国求荣的权奸 。
4、不望:不期望 。
5、江左: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
原文如下: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
赏析
此诗公元1201年(宁宗嘉泰元年)春作于山阴,陆游时年七十七岁 。
这首诗像是一篇时事评论,陆游在诗中揭穿了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卖国的庐山真面目,不仅抨击秦桧的当权误国,也痛斥了整个昏庸的南宋统治集团 。
因为奸佞误国,遂造成“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的可悲局面 。“诸公”含有讽刺意味,兼有诗人的愤怒 。后两句用典,骂尽南宋小朝廷文武百官毫无国家、民族观念 。
第二、第四句,都用透过一层的写法,有力地表现了陆游的愤慨心情 。陆游在《跋吕侍讲岁时杂记》中说的“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抚卷累欷 。”可以做为注释 。
这首诗纯以劲直激昂为主,其忠义之心令人肃然起敬,千百年来敢于这样抨击时弊的`诗词简直是凤毛麟角 。但做为一首诗来说,虽然概括性和抒情性很强,但也明显存在“以议论为诗”的问题,和杜甫、白居易同类作品有一定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