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速引擎开发的怎么样了

曲速引擎是什么?中国掌握了这种技术了吗?在巨大的宇宙空间中,说光速慢得像蜗牛都是很夸张的了,这对于梦想着征服星辰大海的人类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因此,我们迫切地需要一种能够超越光速的科技,哪怕只是理论上行得通的也行,在这种情况下,曲速引擎应运而生 。

中国曲速引擎开发的怎么样了

文章插图
曲速引擎就是一种利用空间翘曲(space warp)来作为引擎的推进系统,其原理就是将宇宙飞船周围的时空高度扭曲,从而在时空中形成一条高速通道,使宇宙飞船获得超越光速的能力 。曲速引擎的雏形出现于1957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哈德.海姆提出的“海姆理论”中,该理论试图以一个六维时空的框架来调和量子力学与相对论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海姆理论”提出后并未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可 。
自此之后,曲速引擎受到了众多科幻爱好者的热烈追捧,俨然成为了人类未来星际航行的必备之物,但事实上,在当时曲速引擎只是一种想象中的产物,它并没有严谨的理论支持,这不免有些令人沮丧 。1994年,曲速引擎的爱好者迎来了重大喜讯,墨西哥物理学家阿库别瑞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名为“阿库别瑞度规”的时空数学模型,它可以用一种波动方式来使宇宙飞船前面的空间收缩、后面的空间扩张,从而驱动宇宙飞船持续前进 。
即使是曲速1级也可以轻松地达到光速,曲速9.9999级更是可以达到接近20万倍光速,假如以这种速度在宇宙空间中航行,只需要不到20秒的时间就可以蹿出奥尔特星云,而要抵达遥远的仙女座星系,也仅仅需要10多年的时间 。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探索宇宙最大的障碍就是令人绝望的空间距离,而9.9999级并不是曲速引擎的极限,理论上来讲,只要有足够的能量,它的速度将会进一步地提高,因此可以说曲速引擎可以帮助我们彻底地扫清这一困扰 。如果掌握了这种技术,我们可以在广袤的宇宙中随意穿梭,在获取几乎无限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找一找到底有没有外星文明,解开这个多年的困惑 。
曲速引擎的研发进展2014年6月,美国太空总署(NASA)机械工程师、物理学家怀特(Harold White)正在研究开发可作星际旅行的宇宙飞船“IXS企业号” 。他近日和3D艺术家拉德梅克合作,制作出宇宙飞船的概念图,一旦飞船面世,只需两周便可到达距离太阳4光年远的地方 。
2015年5月,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已经开展了对曲速引擎的研究工作,并对这种科幻级的动力系统进行了测试 。这一消息公布后引发了多方关注,支持者认为曲速引擎的研发能够让我们不带笨重的燃料前往宇宙深处,甚至能够比光速运行得还快 。这听起来似乎非常棒,这个的工作室位于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Eagleworks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为Harold White博士,他们已经通过一套被称为EM drive的动力装置获得了推力 。而这个装置的原理,并非一般意义上靠扭曲时空行进的“曲速引擎” 。
EM drive的工作原理实际上是通过电磁波在一个圆锥形金属封闭空间内产生的一部分能量,外界认为这个想法存在原则问题,即违反了物理学上的动量守恒 。这就像你坐着汽车驾驶座上推动仪表盘,汽车就会前进 。科学家认为Eagleworks实验室的方案仍然有待解决 。在此前的测试中,物理学家没有在真空环境中运行这套系统,而且实验设置可能还存在问题 。而更大的问题是,该实验背后的数学和物理原理目前还不完善,甚至可能并不存在 。
90年代的“曲速引擎”,能让人类飞出太阳系,为何却遭废弃?想法是好的,但是要实现太难太难 。
曲速引擎的定义:
曲速引擎(英文:Warp drive),也译为曲率引擎,是一种超光速(faster-than-light, FTL)推进系统,和跳跃引擎、超光速引擎、星际传送器等设备都是科幻作品中相似但理论不同的常见技术 。
曲速技术设想通过在宇宙飞船周围出了一种正常时空的人工“气泡”,使得飞船可以安全地以快于光速的几个数量级的速度航行,同时又回避了时间膨胀的相对论性的问题 。


曲速引擎概念的提出是影片《星际旅行》,实际上并没有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的 。
“曲速引擎”遭废弃的主要原因:曲速引擎要求太高,已经远远超出了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 。
空间并不算是实体物质,可以简简单单地进行压缩或者是拉伸 。而曲速引擎要达到的效果就是可以压缩以及拉伸空间,形成一个曲速泡 。


那么该如何进行这个想法呢?
海姆认为可以利用强力磁场完成,如果磁场足够强大,宇宙飞船就可以进行二度次空间,以超光速航行,一旦磁场消失,宇宙飞船就会回到原来的时空 。
那真有那么容易么?
当然是不了,曲速泡需要庞大的能量,是目前人类远远不能提供的 。因为就算是制造出可以包裹一百立方米大小宇宙飞船的“曲速泡”所需要的能量都已经超过与地球同等质量转化而不的能量 。
试问人类如何能制造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呢,想法是好的,但过于梦幻 。
【中国曲速引擎开发的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