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年是哪一天

小年是农历哪一天小年是农历哪一天

中国小年是哪一天

文章插图
导语:小年虽比不上春节隆重,但却也意味着新年的开始 。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小年是农历哪一天,欢迎借鉴!
小年是农历哪一天
2017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廿三,星期五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 。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 。2015年小年是2月11日即(2014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 。农历是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 。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 。
小年节日简介
小年(小年夜,过小年)是我国小年祭灶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无论是哪天过小年,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一致的” 。)(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为腊月二十三 。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
过小年要吃什么?
1、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 。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
2、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 。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 。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
3、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 。也就是灶神的述职日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
4、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 。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
5、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 。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 。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
6、火烧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
7、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 。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 。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
8、爆米花糖
靖安县民间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说法 。“小年”这天,人们用麦芽糖和爆米花制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财运大发、生活甜美 。
9、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 。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
10、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 。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 。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 。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 。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 。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
11、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
12、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
;
小年是哪一天小年是哪一天2022
小年是哪一天2022,不同地方,小年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北方地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年是哪一天2022吧 。
小年是哪一天1人们都知道小年,但小年有两天这却是人们很少知道的 。即22年1月25日至1月26日 。其中25日是北方小年,为腊月二十三,而26号是南方小年,在腊月二十四 。主要的习俗有扫房子,备年货,贴春联、贴窗花、赶乱婚、剃头沐浴,吃饺子、吃粘糕、吃汤圆、吃火烧等,活动十分丰富,人们会依据当地的习俗去准备小年时的物品 。
小年的习俗
吃糖瓜是比较少见的习俗,糖瓜,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 。吃麻糖的原因是为了把灶神的嘴巴用糖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玉皇大帝,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在祭灶之后,大人孩子也都会吃一点糖瓜,此时更多的是强调吃糖瓜带给人们的甜蜜感和对新年的期盼,但至今却很少人能维持这项传统 。
祭祀灶王有什么讲究
由于我国的习俗过于丰富,在祭祀灶王的时候也有许多讲究 。在以前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但现代已经没有那么讲究了,由家中年长的主妇带领小辈祭祀灶王爷也是可以的 。供品的准备可按照当地的习俗进行,比如祭灶汤、饺子和灶糖有序摆好,撤下旧的对联,换上新的.灶神画像,再上香默念,祈祷一家平安,烧纸钱放鞭炮,整个仪式就算完成了 。要等到整个祭祀完成后,才能给小孩分发糖瓜、饴糖、麻糖等零食,否则怕是对灶王的不尊重 。另外如果供品中含有酒,那么在二十三就要拿来祭祀,二十四就不行了,因为灶王爷喝多了,上天庭胡乱说话 。看到这,你了解我国习俗了吗?
小年是哪一天2不同地方,小年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通常南方小年是在农历腊月廿四,北方是农历腊月廿三,还有小部分地区是在元宵节时 。
22年小年夜是几月几号
阳历22年小年夜是农历21年腊月廿三、廿四,阳历22年01月25日~01月26日 。
小年夜其实就是小年,并不单指小年的夜晚 。小年夜有两种说法,一个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在农历腊月廿三、廿四这两天,少部分地区则是在农历腊月廿二;另一种说法是除夕的前一天是小年夜,除夕则是大年夜 。
小年夜有什么习俗
1、祭灶,也就是祭祀灶王爷 。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天地汇报民间的日子 。这天人们会为祭灶做准备,会做清扫,并且准备灶糖,让灶王爷上天只言好事 。有的地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
2、写春联 。腊月廿三开始,都要准备写春联了 。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 。因此,春节对联最多也最全 。神像前的对联尤为讲究,多为赞叹、祝福之词 。
3、沐浴理发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通常人们会集中在小年前后沐浴理发 。毕竟等过年之后的第一个月“正月”是有不理发的讲究,得等到二月二龙抬头才会开始剪头发 。
4、赶乱婚 。腊月二十三以后,人们相信神明已经上天,没有什么禁忌了 。所以娶媳妇、嫁女儿都不用选日期,这就是所谓的“赶乱婚” 。
小年是哪一天3不同地方,小年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北方地区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地区小年日期是除夕 。所以22年农历南方小年对应是阳历22年01月25日,北方小年对应是22年01月26日 。
小年时间差别
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古时北方地区也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上行下效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
南方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四——“民间传统小年”
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这天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
江浙沪地区:除夕前一天——“小年夜”
江浙沪地区习惯称除夕为“大年夜”,与其对应,除夕前一晚则被称为“小年夜”,这一天也被称为小年 。历史上,腊月二十四夜,吴人称廿四夜,是送灶的日子,因称此夜为小除夕 。
四川、贵州部分地区:除夕夜——“小年”
在我国西南的部分地区,人们会在除夕夜过小年,他们的大年则多在正月十四或正月十五 。
南京地区等地:正月十五(元宵节)——“小年”
小年习俗
1、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
2、吃灶糖
吃灶糖流行于北方地区,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
3、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 。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 。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 。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 。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 。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
中国小年是哪一天北方过小年和南方过小年有什么区别?南北方的分界线在哪里?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
在中国,南北方被“两山一水”纯天然的产生了南北方地理分界线 。自西从昆仑山脉起,正中间横贯着一条1300千米的秦岭山峰,往东拓宽至淮河河流,产生一条主脉清楚,围绕中国南北的纯天然地理分界线 。
一般而言,华北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沿海地区则大多把腊月二十四列入小年 。据权威专家表述,这与民俗风情的地区性差别等多种多样原因相关 。提及小年,就不得不承认它的此外一个名称“祭灶节” 。祭灶是一项历史悠久的风俗习惯 。故时,类似每家每户厨房都配有“灶神”牌位,大家称其为“灶君司命星君”,在传说中,他被视作一家的守护神,因而遭受钦佩 。
有观点称,民俗祭灶来源于古代人拜火风俗习惯 。《释名》提及:“灶 。造也,创食材也 。”灶王爷的主要职责便是掌管锅灶、管理方法饮食搭配,之后扩张为调查世间善与恶,以降祸福 。
祭灶是很早有的一个典礼,但祭灶节换句话说小年变成春节年俗的一部分,应该是在汉朝之后 。因为农历历法等各种原因,在汉朝前,许多节日的时间段并不统一 。
到了汉武帝时期,大家融合太阴历与太阳历,选用了一种更加合理的农历历法,中国春节的日子固定不动出来,即正月初一 。祭灶也是民俗民间风俗,新春开始的标识之一 。便是过小年时,把灶王爷送至天空以后,大家进到一个非常释放压力的时间段,忙着为过新年做准备 。
简易而言,便是过春节的日子明确了,祭灶、过小年的日子也跟随明确出来,变为一个象征性的开始点 。从这种视角讲,有观点称腊八是过春节拉开帷幕的标示,并不精确 。
不一样地区过小年的日期却不一致 。网民们对其争执水平,分毫不逊于“咸甜棕子” 。对过小年的日期,古时候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观点,含义便是官宦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寻常百姓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
【中国小年是哪一天】有观点称,传统式上的小年是在腊月二十四,因清代后半期帝王家提早一天在腊月二十三拜灶神,华北地区老百姓随着仿效,也提早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之后,伴随着时间流逝,华北地区慢慢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沿海地区则大多把腊月二十四列入小年 。
小年是哪几天啊?1、腊月二十三是小年 。中国传统节日,即传统的祀灶日 。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中国大体以腊月二十三开始为小年,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一些沿湖的居民,如鄱阳湖则保留船家传统,小年夜是腊月二十五 。

2、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