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是什么意思终日乾乾:乾乾,就是孜孜以求的意思;整天自强不息,勤奋努力 。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文章插图
与时偕行:变通趋时 。
两个词语合在一起,是说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
出自:《周易·乾·文言》 。
寓意:用自然现象的变化,来比拟说明人事,在《周易》的卦辞和爻辞中很常见 。《周易·贲》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话,表现出对“天文”的重视与敬仰 。天之道在于“刚健”,人类要想克服怠惰,避免祸乱,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就要像天体运行那样强劲不息,永不休止 。
扩展资料【终日乾乾】
读音:zhōng rì qián qián
引用:
1、《红楼梦》第九二回:“自从司棋出去,终日啼哭 。”
2、宋·司马光 《初见白发慨然感怀》诗:“留为鉴中铭,晨夕思乾乾 。”
译文:(将白发保留,在照镜之时)将镜中显现的白发当做铭刻其上的铭文,每日早晨和黄昏用来提醒自己(时光短暂,岁月无情),要勤奋努力,自强不息 。
【与时偕行】
读音:yǔ shí xié xíng
近义词:

与世推移[ yǔ shì tuī yí ]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
出 处:《楚辞·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
译文: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 。
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是什么意思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意思是: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 。
出自中国的古典名著《周易·乾·文言传》,《文言传》又名《文言》,是易学名篇,为周易中《十翼》中的一篇 。是专门对乾、坤两卦义理所作解释的作品 。
乾坤二卦在《易经》六十四卦当中具有特殊地位,是理解《 易经 》的关键;其中,解释乾卦的称《乾文言》,解释 坤卦 的称《坤文言》 。其内容是借解说卦、爻辞来提出一些观点 。
扩展资料: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什么意思【乾】九三 文言又曰:终日乾乾,与⑴时⑵偕⑶行⑷ 。
【译】文言从早到晚都在努力向上进取 。这是跟随时势发展共同行动 。
注释:⑴“与”亲附,跟随 。《管子·大匡》:“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 。”
⑵“时”时机,时势 。《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
⑶“偕”划一,等同 。《管子·幼官》:“偕度量,一称数 。”
⑷“行”行动 。《论语·述而》:“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君子整天勤勉于所做之事,一天到晚,要像随时会遇到危险一样警惕,才不会受到惩罚 。
出处:远古至周代 佚名 《易经》
“乾乾”是奋斗不息的意思,好比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这里来的 。爻辞的意思是:君子终日劳累奋斗不息,朝夕警惕忧患,感觉前行的道路困难重重 。
占语是:这是没有错误的 。九二升至人道之初,刚从地道中突破出来,于人于己,都是人道的开始,也是需要累积学习的,加上乾元本身具有奋斗不息的品德,从初九到九三,内卦结束,一直秉持乾元之德,乾为日,固有终日乾乾之象 。
扩展资料

赏析:

“终日乾乾”和“夕惕若厉”两者缺一不可 。只懂得破缺,而不勤奋去改变,只会是终日烦恼而无所得;只懂得勤奋,而不知破缺在哪,终究还是会被破缺所累 。
也许正是因为两者关系如阴阳一般,《周易》中才用“日”和“夕”来分别描述两句 。这两句的关系,就如昼夜一般,不断交替:懂得破缺后,努力去改变;然后再找出新的破缺,再去改变 。
参考资料:-乾卦
潜龙勿用, 阳气潜藏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巨龙潜伏水中,暂不施展才用,巨龙出现田间,说明天下文彩灿烂 。整天健强振作,说明追随时光向前发展;巨龙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说明天道转化、出现变革 。
出自西周姬昌《周易》 第一卦 。
扩展资料:
在易经是通过爻辞,对爻象在卦体中的不同位置使用吉凶等结语加以反映的 。而在老子这里,已经到了社会、政治、伦理等一切方面,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认为委曲总是由保全转化 。
屈枉总是向伸直转化,卑下总是向充盈转化,蔽旧总是向新奇转化,这种辫证思维方式,是老子观察世界的方法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运用这条物极则反原理,对世间万物进行着辩证概括,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又用这一条法则,提出了一系列处理问题的具体办法,老子这些从易经中得到启发而形成的辩证思想谱写了中国哲学史上颇有特色的一页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