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军队官职唐朝军队官职:

文章插图
1、从一品 :骠骑大将军
2 、正二品 :辅国大将军
3、从二品 :镇军大将军
4 、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5 、从三品: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6、正四品上: 忠武将军
7、正四品下:壮武将军
8、从四品上: 宣威将军
9、从四品下: 明威将军
10、正五品上: 定远将军
11、正五品下: 宁远将军
12、从五品上: 游骑将军
13、从五品下: 游击将军
14、正六品上: 昭武校尉
15、正六品下: 昭武副尉
16、从六品上: 振威校尉
17、从六品下 :振威副尉
18、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
19、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
20、从七品上 :翊麾校尉
21、从七品下 :翊麾副尉
22、正八品上: 宣节校尉
23、正八品下: 宣节副尉
24、从八品上: 御侮校尉
25、从八品下: 御侮副尉
26、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
27、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
28、从九品上: 陪戎校尉
29、从九品下: 陪戎副尉
扩展资料
【唐朝十将是什么官】骠骑大将军:
西汉始置,历代沿置 。唐宋为从一品,为武官最高阶,宋徽宗政和年间改定武官官阶,最高为太尉,下分别用大夫、郎为官名 。金有骠骑卫上将军,正三品下,居武官第十一阶,元升正二品,居武官第三阶 。明废 。
辅国大将军 :
初与虎牙右将军、轻车正将军、冠军副将军、度辽大将军、横海上将军同为三品杂号将军 。唐、宋为正武官名 。正二品,为武官的第二级 。金有辅国上将军,从三品中,元升从二品,元废 。
始见于汉代末年,汉献帝以皇后伏寿之父伏完任之 。南朝宋曾改为辅师将军,旋复旧称 。梁不用为将军号 。北魏、北齐仍置 。明、清为爵名 。明代用以授郡王诸孙 。清代为宗室封爵第十级,在镇国大将军下,奉国大将军上 。
归德将军:
唐武散官名,从三品下 。为武官的第七级,位于云麾将军(从三品上)以下,忠武将军(正四品上)以上 。(源自《唐六典》)宋沿置,从三品,仍为第七级 。
-唐朝官员品级
唐朝十大名将1、李靖 。李靖,字药师,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本是隋朝将领,之后投效唐朝 。
李靖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靖出将入相,还曾著有多部兵书,可惜都已经失传 。他因功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谥曰景武,陪葬昭陵 。
李靖的战功不仅在生前获得肯定,在死后也大获殊荣 。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李靖名列第八 。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设置武庙,李靖被列入“武庙十哲” 。
2、李勣(jì)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 。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李勣早年跟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 。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 。
作为与李靖并称的名将,基本上李靖享受到的待遇李勣都有,只不过因为孙子反对武则天,这才导致他死后家族被灭 。
3、李孝恭。李孝恭,唐朝宗室和名将 。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在唐朝建立后被封为赵郡王 。
李孝恭曾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之后又率军攻打辅公祏,也立下大功 。李世民即位后,改封李孝恭为河间郡王 。
李孝恭年仅五十岁就暴病身亡,谥元,陪葬献陵,配享高祖庙庭,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位 。
4、苏定方 。苏定方,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于世,唐朝杰出军事家,封邢国公,谥庄 。
苏定方自幼勇猛,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时,他前往投奔窦建德,屡建战功 。后来窦建德的起义军被唐朝击败,苏定方转而为唐朝效力,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决战中立下大功 。
唐高宗时期,苏定方深受皇帝信任,多次被委以重任 。苏定方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先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将唐朝的版图向西开拓至中亚咸海,向东延伸至朝鲜半岛南部,可谓前所未有 。
5、裴行俭 。
裴行俭,字守约,唐朝名将、政治家、书法家,谥号"献" 。
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从小学的是文而不是武,后来还凭借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到名将苏定方的传授,从此走上武将之路 。
裴行俭的知名度没有上面几位高,主要是因为他打的仗没经过太多的渲染 。裴行俭曾任安西都护,镇守西域,在他的威名之下,各国纷纷前往归附 。
之后裴行俭出任吏部侍郎,还开创了长名姓历榜及铨注等法,对后世选才授官的制度颇有影响 。当了十几年文官,裴行俭又被调去防御吐蕃,接着征讨叛乱的西突厥、平定东突厥残部,以功身兼文武两职 。
6、薛仁贵。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朝名将,封平阳郡公 。
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疆场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
7、王忠嗣。
王忠嗣,初名训,其父王海宾是唐朝大将,在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在吐蕃松州保卫战中战死,唐玄宗就将王忠嗣收为养子,赐名忠嗣,接入宫中抚养 。
王忠嗣不忘父仇,刻苦学习兵法,进步连唐玄宗感到吃惊 。后来王忠嗣被派往军中历练,在玉川战役中,他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正好遭遇吐蕃赞普在阅兵,一战之下,斩敌数千,赞普仓皇逃走 。
之后的数十年里,王忠嗣镇守在唐朝的各方边境,北伐契丹、奚、突厥等,接着又转到抗击吐蕃的最前线,大败吐蕃,解除了其对河西的威胁 。
至天宝六年(747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掌控万里边疆,手握天下劲兵重镇,如果他有异心,唐朝分分钟颠覆,不过他对唐玄宗非常忠心,没反 。可唐玄宗昏了头,将他一贬再贬,最终忧愤而死 。
8、郭子仪 。
郭子仪,唐朝政治家、军事家 。郭子仪是科班出身的武将,早年参加武举进入军队,但一直默默无闻,累计多年战功才到九原太守 。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不幸,却是郭子仪的大幸 。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担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了河北和河东等地,官位飙升 。
郭子仪此后几次被解除兵权,但唐朝一有危险,立刻就找他出来救火,郭子仪也义不容辞,立马出山,数次挽救唐朝于危难之中 。
郭子仪功勋盖世,但却很难得的没有走上鸟尽弓藏的道路,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个人的小心 。
9、李光弼 。
李光弼,契丹族 。在郭子仪的推荐下出任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
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虽然郭子仪名气比李光弼大,但是论平定安史之乱的战功来说,李光弼反而要胜过郭子仪一些 。
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因功进封临淮王 。
10、李晟 。
李晟,字良器,唐朝宰相、军事家 。
李晟开始只是为边镇的一个副将,但却以战功升迁到开府仪同三司,获封合川郡王 。李晟曾率军平定唐朝内部的多场叛乱,如泾原兵变、朱泚之乱,改封西平郡王,是唐朝后期朝廷的挽救者 。
中国唐朝十大名将李孝恭、李靖、李勣、阿史那社尔、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李晟、韦皋、李李愬等
一、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 。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不久改为山南招尉大使,负责经略巴蜀,攻占三十余州,俘获朱粲 。武德二年(619年),任信州总管,献计并率军攻打南方的萧铣,立下战功 。武德三年(620年),封赵郡王 。武德四年(621年),李孝恭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李靖为副将,灭萧铣,受封荆州大总管,成功招抚岭南诸州 。
武德六年(623年),又率军攻打辅公祏,用一年时间将江南平定,因功拜扬州大都督,之后因被人告发谋反而免官改任宗正卿,又历任凉州都督、晋州刺史 。武德九年(626年),赐实封一千二百户 。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升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 。贞观初,任礼部尚书,以功封河间郡王,好游宴,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 。
二、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 。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 。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 。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 。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赐谥“景武”,陪葬昭陵 。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 。
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著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今多已失传 。后人辑有《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
三、李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 。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 。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 ,他早年投身瓦岗军,后随李密降唐 。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 。他随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 。后又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 。
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 。
四、阿史那·社尔
阿史那·社尔(604年-655年),唐初名将,突厥王族,处罗可汗次子 。社尔原是东突厥拓设,设牙旗于漠北,统帅铁勒、薛延陀等部族,后被薛延陀击败,率部西迁,并趁西突厥内乱,夺取其近半国土,自称都布可汗,但后来又被薛延陀击败,只得逃奔高昌国 。
贞观九年(635年),社尔率部投奔唐朝,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尚衡阳长公主,拜驸马都尉 。此后,社尔随侯君集平高昌,封毕国公,又先后征讨高句丽、薛延陀的战争,屡立军功 。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社尔任昆丘道大总管,率领铁勒、突厥部众十万人击败龟兹,并迫使于阗国王臣服 。后升任右卫大将军,加镇军大将军 。永徽六年(655年),社尔去世,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谥曰元,陪葬昭陵 。
五、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 。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 。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 ,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
参考资料:李孝恭—李靖—李勣—
阿史那·社尔—薛仁贵—
求唐朝各个军队的武将官职名称唐朝武职官阶
1 从一品 骠骑大将军
2 正二品 辅国大将军
3 从二品 镇军大将军
4 正三品上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5 正三品下 怀化将军
6 从三品上 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
7 从三品下 归德将军
8 正四品上 忠武将军
9 正四品下 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
10 从四品上 宣威将军
11 从四品下 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
12 正五品上 定远将军
13 正五品下 宁远将军、怀化郎将
14 从五品上 游骑将军
15 从五品下 游击将军、归德郎将
16 正六品上 昭武校尉
17 正六品下 昭武副尉、怀化司阶
18 从六品上 振威校尉
19 从六品下 振威副尉、归德司阶
20 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
21 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怀化中候
22 从七品上 翊麾校尉
23 从七品下 翊麾副尉、归德中候
24 正八品上 宣节校尉
25 正八品下 宣节副尉、怀化司戈
26 从八品上 御侮校尉
27 从八品下 御侮副尉、归德司戈
28 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
29 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30 从九品上 陪戎校尉
31 从九品下 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
唐朝武将官职有哪些?唐朝武将官职有:
1、正一品:天策上将;
2、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3、正二品:辅国大将军;
4、从二品:镇军大将军、大都督、大都护;
5、正三品: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左右英武六军大将军、中都督、上都护、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
6、从三品:云麾将军、归德将军、诸卫羽林、千牛龙武将军、下都督、大都护府副都护;
7、正四品:忠武将军、壮武将军、上府折冲都尉、上都护府副都护、上轻车都尉、军器监、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
8、从四品:宜威将军、明威将军、轻车都尉、太子左右卫、太子亲勋翊卫中郎将、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等 。
唐朝官员品级
唐朝官员品级是古代官员等级制度,唐朝官员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 。包含官爵,文武职官,勋位等品阶 。
正一品
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的官职,之后不设) 。
爵:亲王、公主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正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