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镇得住朱棣吗

朱标镇得住朱棣吗朱标镇得住朱棣 。

朱标镇得住朱棣吗

文章插图
【朱标镇得住朱棣吗】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非常疼爱自己的弟弟们,与弟弟们的关系非常好,弟弟们如果犯错了,朱标经常为他们求情,因此,朱标在弟弟们的心中,威望非常高 。
朱标是嫡长子,继位合法;其次,朱标有威望,诸王都服朱标;最后,朱标有一帮大臣忠心拥护,朱棣根本不敢乱来 。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父亲,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也就是朱标的弟弟,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立朱标为皇太子,将来继皇帝位,正式确立朱标为接班人,然而,朱标还没等到登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就突然病逝了 。
朱标一死,朱元璋非常伤心,受到的打击非常大,朱元璋因为对朱标的爱太深,加上也非常喜欢朱允炆这个孙子,便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确定为皇位继承人 。
朱标如果不死,继皇帝位后,能否镇住朱棣呢?众所周知,朱允炆在朱元璋死后很快丢掉皇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削藩操之过急,致使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那么,如果朱标不死,削藩由他来实行,朱标还会造反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了解朱标生平及为人 。
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他出生时正值朱元璋攻打南京 。得知儿子出生消息后,朱元璋立即跑到军帐附近的山上石壁上题词,“到此山者,不患无嗣 。”可以说,朱标的出生,给朱元璋带来了无尽的安慰,他对朱标也倾注了无尽的期望 。
从出生那一刻起,朱元璋就把他当作接班人来培养 。自立吴王时,10岁的朱标被立为世子,直到洪武二十五年病死,长达27年时间里,朱元璋从没有露出改立太子的想法 。也就是说,朱棣等皇子从懂事那一刻就明白,皇位只可能是大哥的 。
皇位是谁也不是特别重要,父亲的都可以抢,比如李世民,奈何朱标深得人心 。与朱元璋火爆脾气完全不同,朱标宅心仁厚,温文尔雅 。在练习国政期间,朱标见到朱元璋大肆诛杀大臣时,多次劝说父亲能“宽通平易之政 。”
试想,大臣们整日胆战心惊,而朱标又劝说朱元璋能减少杀戮,他在大家心中的地位越发崇高起来 。对大臣尊敬友好,对自己的兄弟也是如此 。《明史》中就记载了朱标为弟弟们求情的场景:
“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 。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 。
(晋王朱)然性骄,在国多不法 。或告有异谋 。帝大怒,欲罪之,太子力救得免 。”对兄弟如此友好,朱标如果不早死,他即位就是人心所向,仅凭这一点就能朱棣造反的企图消失一半,而朱棣以“清君侧”为口号来造反,更
朱标如果不早死的话,能斗得过朱棣吗?如果朱标不死的话,朱棣绝对不是他的对手 。给大家分析一下我的看法 。
第一,朱标威望甚重,能够服人朱标作为朱元璋的长子,是这群兄弟的老大哥 。史书记载他对待众兄弟一向宽厚,朱元璋要是责罚别的兄弟,他还会帮着说话,所以在这么多兄弟中他的威望最高 。而且在传统的宗法观念之下,长兄如父,大哥的地位可是相当于父亲一样,在尤为注重伦理道德的皇室则更是如此 。
这么一来,如果他不死称帝,就靠这么多年的威望,也能让朱棣不得不掂量一下 。而且即使朱棣相反,其他还有二十多个王爷,在朱标的召唤下,可想而知他们一定会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也是朱棣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 。
第二,朱标能力不错,宅心仁厚朱标从小就是被朱元璋作为未来大明王朝的接班人来培养的,朱元璋对他从小的教育就很重要 。当时有名的大儒宋濂就是朱标的老师,有名师教导的朱标表现得也非常不错 。不仅气度不凡,而且还很有能力 。这一点从朱元璋派他到长安、洛阳等地去考察,确立迁都的事情就可以看出来 。迁都这么重要的事情,如果不是朱标确实有能力,仅凭他是太子的身份,以朱元璋的性格,是不会放心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的 。
而且朱标这个人,气度非凡,宅心仁厚,有明君的样子 。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的时候,大臣们都不敢吱声,只有朱标大胆请求朱元璋不要这样做,否则伤了君臣和气 。还有就是他的老师宋濂被朱元璋治罪以后,他誓死请求朱元璋宽恕自己的老师,朱元璋听后大怒,朱标也不甘示弱,以跳水相威胁 。他的这份人君之心,肯定会获得大臣们的支持,那么他的执政基础就巩固多了 。
第三,朱元璋留给朱标的班底不错在朱标死之前,朱元璋是没有打算杀掉蓝玉这员大将的,他可是把蓝玉作为朱标未来的左膀右臂来看待的 。蓝玉这个人可是相当了不起的,当年平云南,征漠北,他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领军打仗的能力在当时没人敢不服气 。有了他的帮助,就算朱棣想要谋反,那也是个渣渣 。
而且除了武将,朱元璋当时留给朱标的还有一批文臣,或者说是谋臣,有了这些人的辅助,朱棣就算有反心也能分分钟给他灭了 。
最后总结一下,我认为朱标作为长子,又是太子,他个人的能力是不会太逊于朱棣的 。而且他又有自己老爹给他留的政治遗产,所以只要他不死,朱棣肯定不会是他的对手 。
朱棣斗得过朱标吗斗不过
朱标的实力强于朱棣 。朱元璋为朱标安排的辅佐大臣,全是李善长、徐达这些能力突出的开国功臣,在朱标死后,他因为害怕仁弱的朱允炆驾驭不了开国功臣,将这些人大多都杀害了,留下辅佐朱允炆的多是齐泰、黄子澄这类文臣 。齐泰、黄子澄虽然有才华,但远不及徐达、蓝玉等人 。朱允炆的团队综合实力远不及其父朱标 。
还有朱允炆之所以失败,与他用人不当有关,但这不能完全怪朱允炆,因为他的祖父朱元璋害怕朱允炆驾驭不了这些开国功臣,几乎都他们杀完了,连同他们卓越的子孙也一并杀了,这使得朱允炆出于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

朱标不死,朱元璋不会杀功臣,这些功臣之后的子女,也因为有着良好的家世和教育,大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朱标不会陷入无人可以的尴尬 。朱标有更卓越的团队,更多的卓越将领,他还可以调动天下的资源和兵马,这使得他具备战胜朱棣的实力 。
朱棣在道义上站不住脚:
朱允炆继承皇位,虽然是适合规矩的,但天下是藩王冲锋陷阵打下来的,所以他们认为应该“子承父业”,理应由他们来继承皇位,自然对毫无贡献的朱允炆做皇帝心存不满 。太子朱标做皇帝,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他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再加上功劳不比众位弟弟少,所以他做皇帝大家心服口服,不会有抵触、不满之心 。

还有朱棣起兵的口号是“清君侧”,他诛讨的是齐泰和黄子澄,他们虽然不能算佞臣,但的确为朱允炆出了不少昏招,这使得他们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不高 。

朱标做皇帝,他身边的辅政大臣都是开国功臣,若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诛讨他们,不但会招致天下百姓不满,他身边的将士也可能会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而且他这样做是以臣反君,违背父亲的遗命,在道义上完全站不住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