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从中国第一个统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约有2241年,那么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

1、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 。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以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 。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 。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 。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 。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

2、 指鹿为马: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 。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 。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 。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

3、 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 。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 。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此时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 。“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

关于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
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1、秦晋之好

中国有哪些历史故事

文章插图
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 。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穆公 。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赢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 。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

【中国有哪些历史故事】2、楚王问鼎

《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不得不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竟骄横地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 。鼎是古代国家的权利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

3、霸王别姬
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 。范增不允刘邦求和,刘邦离间项、范,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权宜之计,后用韩信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爱妾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 。项羽退至乌江,在乌江边拔剑自刎 。
4、三顾茅庐
袁绍于官渡之战败北后,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 。公元207年,刘备三访隆中,求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按照诸葛亮《隆中对》所言“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
5、淝水之战
十六国时期,北方前秦的君主苻坚率80万军队攻打东晋,秦晋两军夹淝水对阵 。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率8万北府兵迎击 。晋军要求秦军后撤,以便渡河一决胜负,秦军撤退之际,晋军渡水突击,秦军大败,连听到“风声鹤唳”也以为是晋军到了 。此战直接导致前秦衰亡,东晋则此后数十年间再无外族侵略 。
中国有哪些历史故事历史故事有桃园三结义、烽火戏诸侯、纸上谈兵、荆轲刺秦王、四面楚歌、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完璧归赵、草船借箭、望梅止渴、三顾茅庐、梅妻鹤子、背水一战、程门立雪等 。

中国经典历史故事还有温酒斩华雄、远交近攻、高山流水、萧何月下追韩信、退避三舍、指鹿为马、霸王别姬、图穷匕见 。

秦王灭六国、屈原沉江、李斯谏逐客 、信陵君救赵、背水一战、一鸣惊人、朝秦暮楚、大义灭亲、破天荒、王侯将相 。
王昭君出塞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 。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 。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 。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 。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 。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 。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 。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音hú,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 。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 。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 。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奭(音shì)即位,就是汉元帝 。没几年,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 。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打败了郅支单于,把郅支单于杀了 。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 。汉元帝同意了 。
以前,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 。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
“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 。”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 。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 。
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áng),也叫王昭君,长得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 。为了自己的终身,她毅然报名,自愿到匈奴去和亲 。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听到王昭君肯去,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 。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 。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高兴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说的了 。
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多少有点舍不得 。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可是已经晚了 。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 。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 。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 。
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 。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 。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 。
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 。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 。日子一久,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惯了,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 。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 。
王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 。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 。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 。
王昭君离开长安没有多久,汉元帝死去,他的儿子刘骜(音ào)即位,就是汉成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