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太子的四字成语

太子成语大全1、千军万马 2、轰轰烈烈 3、学富五车 4、吃里扒外 5、强词夺理
6、支离破碎 7、貌合神离 8、衣食父母 9、狼号鬼哭 10、买椟还珠
11、掩耳盗铃 12、胆小如鼠 13、残羹冷炙 14、推心置腹 15、卖国求荣
16、画地为牢 17、金屋藏娇 18、得心应手 19、走马观花 20、鸡犬不宁
21、火冒三丈 22、心腹大患 23、投笔从戎 24、鱼目混珠 25、僧多粥少
太子成语答案太子少师
1、千军万马 2、轰轰烈烈 3、学富五车 4、吃里扒外 5、强词夺理6、支离破碎 7、貌合神离 8、衣食父母 9、狼号鬼哭 10、买椟还珠11、掩耳盗铃 12、胆小如鼠 13、残羹冷炙 14、推心置腹 15、卖国求荣16、画地为牢 17、金屋藏娇 18、得心应手 19、走马观花 20、鸡犬不宁21、火冒三丈 22、心腹大患 23、投笔从戎 24、鱼目混珠 25、僧多粥少26、外圆内方 27、见风使舵 28、开门见山 29、敲锣打鼓 30、指手画脚31、皮开肉绽 32、半截入土 33、八面威风 34、接二连三 35、相濡以沫36、鸡毛蒜皮 37、不痛不痒 38、山高水长 39、水天一色 40、拨乱反正41、明珠暗投 42、鸡飞狗跳 43、扬眉吐气 44、紫气东来 45、五光十色46、化零为整 47、盲人摸象 48、面红耳赤 49、三缄其口 50、五音不全51、东张西望 52、插翅难飞 53、骨瘦如柴 54、喜上眉梢 55、入木三分56、立锥之地 57、力争上游 58、金盆洗手 59、沧海一粟 60、遁入空门61、天下为公 62、珠联璧合 63、小鸟依人 64、善男信女 65、立竿见影66、行尸走肉 67、生死存亡 68、鬼话连篇 69、借酒浇愁 70、夸父逐日71、落叶知秋 72、外强中干
太子太师
1、翻山倒海 2、漏网之鱼 3、充耳不闻 4、水乳交融 5、上传下达6、人满为患 7、囫囵吞枣 8、想入非非 9、三从四德 10、爱恨分明11、无独有偶 12、是非曲直 13、夜深人静 14、妻离子散 15、黑白分明16、引人入胜 17、抛砖引玉 18、表里如一 19、掩人耳目 20、门当户对21、一叶障目 22、退避三舍 23、人小鬼大 24、言外之意 25、四脚朝天26、不可一世 27、长吁短叹 28、渐入佳境 29、门庭如市 30、做贼心虚31、形影不离 32、投石问路 33、自圆其说 34、难以置信 35、心花怒放36、一心一意 37、目瞪口呆 38、旁门左道 39、脱口而出 40、居高临下41、心直口快 42、远走高飞 43、青面獠牙 44、毛手毛脚 45、七零八落46、世代相传 47、风雨交加 48、将心比心 49、弥天大谎 50、肝肠寸断51、白纸黑字52、思如涌泉 53、先礼后兵 54、唇亡齿寒 55、坐吃山空56、双喜临门 57、每况愈下58、可圈可点 59、狗急跳墙 60、地广人稀61、破门而入 62、有眼无珠 63、头重脚轻 64、甘拜下风 65、雌雄同体66、气吞山河 67、水中捞月 68、两厢情愿 69、四平八稳 70、背水一战71、行将就木 72、寄人篱下 73、口说无凭 74、食指大动 75、九死一生76、人中之龙 77、五体投地 78、乐极生悲 79、卸磨杀驴 80、满园春色
带有太字的成语及解释太的意思是过于,极端,很,带有太的成语你知道多少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太字成语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
太字基本字义
1.过于:~长 。2.极端,最:~甚 。~平 。3.高,大:~空 。~学 。4.很:不~好 。5.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老伯 。~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
带有太的成语
离题太远 太丘道广 逼人太甚 玄香太守 太上忘情 去太去甚 太公钓鱼 阿斗太子 天下太平 欺人太甚 太仓一粟 花花太岁 太阿倒持 赘食太仓 太平盛世 太平无象 相煎太急 倒持太阿 粉饰太平 太山北斗 一钱太守 太仓稊米 太平无事 安如太山 太岁头上动土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太字相关成语意思
1) 阿斗太子: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 。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 。指懦弱无能的人

2) 安如太山:形容极其平安稳固 。泰,也写作“太” 。同“安如泰山” 。

3) 逼人太甚:指对人逼迫不留馀地 。

4) 倒持太阿:太阿:宝剑名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 。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

5) 粉饰太平:粉饰:涂饰表面 。把社会黑暗混乱的状况掩饰成太平的景象 。

6) 花花太岁:太岁:原指传说中的神名,借指作威作福的土豪和官宦 。指穿着华丽,不务正业,只专心于吃喝玩乐的官宦和土豪 。

7)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8) 欺人太甚:欺负人太过分了,令人不能容忍 。

9) 去太去甚:适可而止,不可过分 。同“去泰去甚” 。

10) 太阿倒持: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 。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

11) 太仓稊米: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 。比喻非常渺小 。
包含太字成语解释
1) 太仓一粟:太仓: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 。大粮仓里的一粒谷子 。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

2)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 。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3) 太平盛世:安定、兴盛的时代 。

4) 太平无事:指时世安宁和平,也指生活清静无忧 。

5) 太平无象: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 。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

6) 太丘道广:太丘:东汉陈寔,曾为太丘长,世称陈太丘 。指交游甚广 。

7) 太山北斗:太山为五岳之首,北斗为众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 。

8) 太上忘情:太上:指圣人 。圣人不为情感所动 。

9) 太岁头上动土: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

10) 天下太平:处处平安无事 。指大治之世 。

11) 相煎太急:形容兄弟或内部之间的残杀或破坏 。

12) 赘食太仓:指无功受禄 。
看了太字成语的人还看:

1. 关于优雅的成语

2. 关于多的四字成语大全

3. 关于太开头的四字成语

4. 特字相关四字成语大全
古代描写好太子的词语1.描写古代太子外貌的句子,要长他白皙的皮肤看上去如同鸡蛋膜一样吹弹可破,在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迷人,又长又密的睫毛像两把小刷子,随着呼吸轻轻的扫过肌肤,黑玉般的眼睛散发着浓浓的暖意,如樱花般怒放的双唇勾出半月形的弧度,温柔如流水,美的让人惊心 。看着我呆呆的样子,美少年开口了“姑娘,你现在感觉如何?”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 。

有太子的四字成语

文章插图
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 。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身着淡粉衣裙,长及曳地,细腰以云带约束,更显出不盈一握,发间一支七宝珊瑚簪,映得面若芙蓉 。面容艳丽无比,一双凤眼媚意天成,却又凛然生威,一头青丝梳成华髻,繁丽雍容,那小指大小的明珠,莹亮如雪,星星点点在发间闪烁,莲花移步来到殿前,柔柔俯身,甩帕】臣女离殇珞给皇上请安,皇上万福 。
【大朵牡丹翠绿烟纱碧霞罗,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绿叶裙,身披金丝薄烟翠绿纱 。低垂鬓发斜插镶嵌珍珠碧玉步摇,花容月貌出水芙蓉 。上前,行礼】
【玉手轻挑银弦,双手在古琴上拨动着,声音宛然动听,有节奏,宛如天籁之音,过了许久,结束了这首曲子的弹奏,缓缓站起】
【细致乌黑的长发,常常披于双肩之上,略显柔美,有时松散的数着长发,显出一种别样的风采,突然由成熟变得可爱,让人新生喜爱怜惜之情,洁白的皮肤犹如刚剥壳的鸡蛋,大大的眼睛一闪一闪仿佛会说话,小小的红唇与皮肤的白色,更显分明,一对小酒窝均匀的分布在脸颊两侧,浅浅一笑,酒窝在脸颊若隐若现,可爱如天仙 。】
【着了一身深兰色织锦的长裙,裙裾上绣着洁白的点点梅花,用一条白色织锦腰带将那不堪一握的纤纤楚腰束住.将乌黑的秀发绾成如意髻,仅插了一梅花白玉簪.虽然简洁,却显得清新优雅对镜梳洗.脸上薄施粉黛,一身浅蓝色挑丝双窠云雁的宫装,头上斜簪一朵新摘的白梅,除此之外只挽一支碧玉玲珑簪,缀下细细的银丝串珠流苏.迈著莲步】
【换上一淡粉色的长裙,上配一件素淡的白纱衣,亦是标准的秀女妆,极为淡雅的装束,风吹过,稍显单薄,也含有一丝悲凉】
【碧绿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翠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7396332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 。娇媚无骨入艳三分 。】
【青螺眉黛长,弃了珠花流苏,三千青丝仅用一支雕工细致的梅簪绾起,淡上铅华 。黛眉开娇横远岫,绿鬓淳浓染春烟,有一股巫山云雾般的灵气 。听闻殿内宣自己入殿,立刻收敛裙摆莲步轻移】
2.描写古代太子着装的句子皇子皇孙冠服
清代皇子服色,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 。而亲王、郡王只有特许时方能使用金黄色 。康熙十四年定有皇太子冠服 。冠顶用东珠十三颗 。礼服用秋香等色,五爪、三爪龙缎,满翠八团龙等缎 。带用玉版,以金衔之,饰以东珠 。
皇子以下冠服制:包括朝冠、吉服冠、端罩、朝服、龙褂、蟒袍以及朝珠、朝带等 。
【朝冠】
皇子朝冠,分冬、夏,按时令更替 。冬用薰貂,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上缀朱纬,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 。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石青片金缘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 。顶如冬朝冠 。
皇孙朝冠,亦分冬夏两季 。其冬朝冠,冠檐有熏貂和青狐两种,如皇子制 。冠檐皆上仰,上缀朱纬,冠顶为金龙二层,饰冬珠七,上衔红宝石 。梁二,在顶左右檐下两旁垂带,交于项下 。夏朝冠,以织玉草、藤丝或竹丝为之 。上缀朱纬,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三;后缀金花,饰东珠二 。顶如冬朝冠 。
皇曾孙朝冠亦分冬夏两种 。冬朝冠,冠顶为金龙二层,饰东珠六,上衔红宝石 。夏朝冠,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二,后缀金花,饰东珠一 。冠顶如冬朝冠 。
皇元孙朝冠亦分冬夏 。其冬朝冠,冠顶亦为金龙二层,饰东珠五,上衔红宝石 。夏朝冠,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一,后缀金花,饰绿松石一 。冠顶与冬朝冠同 。
【吉服冠】
皇子吉服冠惟红绒结顶 。
皇孙吉服冠与皇子制同 。
皇曾孙、皇元孙吉服冠,夏季羽缨冠,红宝石顶 。余与皇孙同 。
【端罩】
皇子端罩,以紫貂为之,金黄色缎里 。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 。
皇孙端罩,以青狐为之,月白缎里,余与皇子制同 。
皇曾孙端罩制与皇孙同
皇元孙端罩用紫貂为之,余与皇孙制同 。
【朝服】
皇子朝服之制有二,皆为金黄色 。其一为: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为薰貂 。其绣文两肩前后为正龙各一,襞积为行龙六,间以五色云;另一为,披领及袖为石青色,冬季用片金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 。绣文为两肩前后绣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 。中有襞积,下幅为八宝平水 。
皇孙冬朝服有两种,其色不得用金黄 。其一,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两肩前后绣蟒各一,襞积绣蟒六,间以五色云;其二,披领及袖,冬用片金,襞积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 。两肩前后绣蟒各一 。腰帷绣蟒四,裳绣蟒八,披领绣蟒二,袖端绣蟒各一 。下幅八宝平水 。
皇曾孙、皇元孙冬夏朝服,均与皇孙制同 。
【蟒袍】
皇子蟒袍亦为金黄色,以片金缘,绣文为九蟒,裾左右开 。
皇孙以下蟒袍均用兰酱色 。
【龙褂】龙褂是吉服褂 。
皇子龙褂为石青色,正面绣五爪金龙四团,两肩前后各绣五爪金龙一,间以五色云 。
皇孙吉服褂,腰用圆寿字双螭补,前后两团 。
皇曾孙吉服褂,圆寿字宝相花补,前后两团 。
皇元孙吉服褂,用织金爪□褂 。
【有太子的四字成语】【朝珠】
皇子朝珠,随其所用,惟不得用东珠,绦、带皆用金黄色 。
【朝带】
皇子朝带色亦为金黄色,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衔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 。吉服带版饰惟宜,左右佩绦如带色 。
皇子另备有雨冠、雨衣、雨裳,均用红色,毡、羽纱、油绸各惟其时 。乘马用金黄辔,辇座如其色 。夏季带雨缨时,顶用红宝石 。皇孙夏季羽缨冠,与皇子制同 。皇孙以下乘马均用紫掣手,红辇座 。
皇孙、皇曾孙、皇元孙分封后,各按所封品级改用冠服
3.描写古代太子的句子,急呀1、一朝太子升至尊(唐·崔颢·《邯郸宫人怨》)2、前瞻惠太子(唐·白居易·《答《四皓庙》》)3、太子礼甚卑(唐·白居易·《答《四皓庙》》)4、予自太子赞善大夫出为江州司马(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5、太子少傅官三品(唐·白居易·《残春咏怀赠杨慕巢侍郎》)6、因夸楚太子(唐·李白·《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7、乘龙太子去(唐·宋之问·《奉和幸大荐福寺》)8、太子出龙楼(唐·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9、还瞻魏太子(唐·杜甫·《重题》)10、太子少灵气(宋·刘辰翁·《水调歌头·鹤会正阳后》)11、乘龙太子去(唐·宋之问·《奉和幸大荐福寺》)12、太子已为虞(唐·柳宗元·《咏荆轲》)13、金涵太子笙(唐·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14、起作太子客(宋·黄庭坚·《颜阖》) 。
4.介绍几个古代出名的太子,要那种名字好听的介绍一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四帝的长子吧!可惜四人没一个善终的.1,秦始皇长子扶苏(?—前210) /view/73985 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 。
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 。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
因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限的期望 。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 。
始皇偏执的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几年的塞外征战果然使扶苏成长得与众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弗如 。
他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 。就在扶苏热切期待回到朝堂一展宏图之时,始皇一旨诏书传至上郡,竟是责备他办事不利,赐其与将军蒙恬自尽 。
扶苏悲愤交加,便自刎 。秦始皇统—中国后,扶苏曾多次议政,对于治国、安定天下颇有见地 。
秦始皇三十五年(的212),侯生、卢生等人议论皇帝,并双双逃走 。秦始皇听到消息后极为愤怒,下令御史进行追查,把460多名儒生全部“阮之之咸阳” 。
身为秦始皇长子的扶苏不同意父亲焚书坑懦的举措,多次上书谏议,劝阻秦始皇 。他认为“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
希望皇帝明察秋毫,赶快中止错误的举动 。扶苏的劝谏触怒了秦始皇 。
被秦始皇派到北方,在上郡监蒙恬的大军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嬴政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时不幸病逝 。
秦始皇临终以前,曾为玺书召令扶苏至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 。但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另一个儿子胡亥阴谋篡改始皇帝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即皇帝位 。
同时另书赐蒙恬和扶苏死,并“数以罪” 。胡亥的使者奉书到上郡,扶苏打开诏书知必死无疑,遂准备自杀 。
大将蒙恬曾经起疑心,力劝扶苏不要轻生,“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 。”但扶苏为人宽厚仁义,不愿背礼,旋即自杀于上郡军中 。
2,汉武帝的长子刘据 /view/86882 刘据(前128年—前91年),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的长子,又称卫太子 。年近而立的汉武帝因得子兴奋异常,元朔元年(前128)三月,卫子夫被立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刘据被立为太子 。
后在巫蛊之乱中被奸臣迫害,举兵反抗,兵败逃亡,后来自杀 。武帝知道太子冤情后,悔恨不已 。
刘据之孙刘询后来登上帝位,是为汉宣帝 。即位后谥刘据曰“戾”,所以刘据又称“戾太子” 。
早年 刘据在元狩元年获立为皇太子,当时七岁 。后来武帝为成年的太子修建“博望苑”,让太子在那里跟宾客往来,“从其所好” 。
太子性格“仁恕温谨”,但武帝“嫌其材能少”,认为他跟自己不相似 。随著武帝的其他宠妃生下儿子后,武帝对卫皇后和太子的关爱减少,令太子“常有不自安之意” 。
武帝察觉此事,曾对太子之舅、大将军卫青说:“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 。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 。”
叫卫青安抚太子 。太子经常劝谏武帝减少跟外族的战事,武帝却说这样做是为了太子将来可以安享太平 。
太子宽厚虽然得到民心支持,但是也令到一些主张严刑峻法的官员不满太子 。卫青死后,朝臣对太子的攻击更多 。
巫蛊之乱 武帝晚年,卫皇后开始失宠,江充受武帝重用 。江充与太子及卫皇后不和,恐怕将来太子继位后会诛杀他,便想到利用当时闹出几宗大案的“巫蛊之术”去制造阴谋 。
这时武帝因年老而性情变得多疑,以为身边的人懂得“蛊道祝诅”,为此查根究底而导致多人被杀 。江充当时负责处理有关巫蛊的案件,他说宫中有蛊气,武帝派其他官员协助他追查 。
江充来到太子宫掘蛊,掘出桐木做的人偶 。当时武帝去了别处避暑,太子召问少傅石德,身为太子师傅的石德惧怕自己受诛连,建议太子越权行事,拘捕江充等人及追查他们的阴谋,太子在情急下同意石德所言 。
征和二年(前91年)七月壬午,太子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 。江充助手韩说怀疑使者身份,不肯受诏,被来人杀了 。
太子派人禀告皇后,又分发武器给侍卫 。太子向百官宣布江充谋反,把江充杀了 。
当时江充另一助手苏文逃到武帝处,向武帝控诉太子,武帝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里,回报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 。”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刘屈髦率兵平乱 。
太子纠集了数万人,与丞相军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 。长安民众以为太子谋反,所以大多数人不支持他,太子势孤力弱而兵败,唯有逃离长安 。
皇后自杀,太子宾客多人亦被捕杀 。
5.描写古代太子着装的句子皇子皇孙冠服 清代皇子服色,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 。
而亲王、郡王只有特许时方能使用金黄色 。康熙十四年定有皇太子冠服 。
冠顶用东珠十三颗 。礼服用秋香等色,五爪、三爪龙缎,满翠八团龙等缎 。
带用玉版,以金衔之,饰以东珠 。皇子以下冠服制:包括朝冠、吉服冠、端罩、朝服、龙褂、蟒袍以及朝珠、朝带等 。
【朝冠】 皇子朝冠,分冬、夏,按时令更替 。冬用薰貂,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上缀朱纬,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 。
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石青片金缘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 。顶如冬朝冠 。
皇孙朝冠,亦分冬夏两季 。其冬朝冠,冠檐有熏貂和青狐两种,如皇子制 。
冠檐皆上仰,上缀朱纬,冠顶为金龙二层,饰冬珠七,上衔红宝石 。梁二,在顶左右檐下两旁垂带,交于项下 。
夏朝冠,以织玉草、藤丝或竹丝为之 。上缀朱纬,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三;后缀金花,饰东珠二 。
顶如冬朝冠 。皇曾孙朝冠亦分冬夏两种 。
冬朝冠,冠顶为金龙二层,饰东珠六,上衔红宝石 。夏朝冠,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二,后缀金花,饰东珠一 。
冠顶如冬朝冠 。皇元孙朝冠亦分冬夏 。
其冬朝冠,冠顶亦为金龙二层,饰东珠五,上衔红宝石 。夏朝冠,冠前缀舍林,饰东珠一,后缀金花,饰绿松石一 。
冠顶与冬朝冠同 。【吉服冠】 皇子吉服冠惟红绒结顶 。
皇孙吉服冠与皇子制同 。皇曾孙、皇元孙吉服冠,夏季羽缨冠,红宝石顶 。
余与皇孙同 。【端罩】 皇子端罩,以紫貂为之,金黄色缎里 。
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 。皇孙端罩,以青狐为之,月白缎里,余与皇子制同 。
皇曾孙端罩制与皇孙同 皇元孙端罩用紫貂为之,余与皇孙制同 。【朝服】 皇子朝服之制有二,皆为金黄色 。
其一为: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为薰貂 。其绣文两肩前后为正龙各一,襞积为行龙六,间以五色云;另一为,披领及袖为石青色,冬季用片金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 。
绣文为两肩前后绣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 。中有襞积,下幅为八宝平水 。
皇孙冬朝服有两种,其色不得用金黄 。其一,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熏貂,两肩前后绣蟒各一,襞积绣蟒六,间以五色云;其二,披领及袖,冬用片金,襞积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 。
两肩前后绣蟒各一 。腰帷绣蟒四,裳绣蟒八,披领绣蟒二,袖端绣蟒各一 。
下幅八宝平水 。皇曾孙、皇元孙冬夏朝服,均与皇孙制同 。
【蟒袍】 皇子蟒袍亦为金黄色,以片金缘,绣文为九蟒,裾左右开 。皇孙以下蟒袍均用兰酱色 。
【龙褂】龙褂是吉服褂 。皇子龙褂为石青色,正面绣五爪金龙四团,两肩前后各绣五爪金龙一,间以五色云 。
皇孙吉服褂,腰用圆寿字双螭补,前后两团 。皇曾孙吉服褂,圆寿字宝相花补,前后两团 。
皇元孙吉服褂,用织金爪□褂 。【朝珠】 皇子朝珠,随其所用,惟不得用东珠,绦、带皆用金黄色 。
【朝带】 皇子朝带色亦为金黄色,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衔猫睛石一,左右佩绦如带色 。吉服带版饰惟宜,左右佩绦如带色 。
皇子另备有雨冠、雨衣、雨裳,均用红色,毡、羽纱、油绸各惟其时 。乘马用金黄辔,辇座如其色 。
夏季带雨缨时,顶用红宝石 。皇孙夏季羽缨冠,与皇子制同 。
皇孙以下乘马均用紫掣手,红辇座 。皇孙、皇曾孙、皇元孙分封后,各按所封品级改用冠服 。
6.形容古代男子长的俊美的成语1、风流倜傥
成语拼音:fēng liú tì tǎng
成语解释:风流:洒脱不拘、富有才学;倜傥:超逸豪爽;不拘束 。有才华、有学识、风度洒脱豪爽;不拘于世俗礼节法度 。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那卢生生得伟貌长髯,风流倜傥 。”
2、一表人才
成语拼音:yī biǎo rén cái
成语解释:形容人的相貌;仪表都很出色 。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嫁一个么!”
3、气宇不凡
成语拼音:qì yǔ bù fán
成语解释:气:气质;气宇:仪表 。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2回:“圣上见他有三旬以内年纪,气宇不凡,举止合宜 。”
4、品貌非凡
成语拼音:pǐn mào fēi fán
成语解释:品貌:人品和容貌;非凡:不同寻常 。品行相貌都超出一般 。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世兄品貌非凡,将来是要一定发达的 。”
5、翩翩少年
成语拼音:piān piān shào nián
成语解释:指举止洒脱的青年男子 。
成语出处:张恨水《夜深沉》第八回:“真是一位翩翩少年,大概是一位大学生吧,在他的西服小口袋里,插了一枝自来水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