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为什么最终没有选择高青子 , 而是决定重新回到张兆和身边?很多人觉得 , 沈从文和高青子之前逢场作戏 , 这是对沈从文的误解 。当他跟张兆和的政治观点越来越不一样 , 当他作为历史旁观者的姿态被张兆和看做是一种退步 , 他的内心其实已经明白 , 自己爱上的只不过是自己想象出来的翠翠 , 是自己感情的投射 , 真正的翠翠 , 她不在北京 , 也不在苏州 , 她只存在于沈从文对于理想女性的幻想里 , 她只存在于沈从文的《边城》里 。这个时候他不被理解的痛苦 , 变得越发强烈 。在那个时候 , 他遇到了高青子 。她的文学修养极高 , 并且对于沈从文的作品如数家珍 , 他们的沟通非常顺畅 。那个时候的文学女青年 , 是真正的爱文学 , 懂文学 , 她们的才华 , 以及身为女性独有的天赋 , 如同《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女子一样 , 要比那些泥做的粗俗男人高出多少倍 。而沈从文本身文弱 , 没有湘西男子的彪悍 , 却有着如贾宝玉一般的敏感多情 。沈从文的作品 , 透露出对女性的欣赏 , 他编织出来的边城 , 确实让很多人被代入进去 。这也难怪高青子对他仰慕 , 在明知他有老婆的情况下还主动投怀送抱 。
沈从文在一段时间是特别认真的 , 他觉得太幸福了 , 他终于遇到了一个懂得他的人 , 他在张兆和那里得到的否定越多 , 他在高青子的仰慕里 , 得到的满足感就越多 。他通过把高青子调到自己学校做图书管理员 , 巧合的是 , 张兆和在跟沈从文结婚的时候 , 也是图书管理员 。
很多文献资料都显示 , 沈从文是一个懦弱的人 。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 在张兆和的眼皮底下搞婚外恋 , 是梁静茹给了他勇气吗?
其实 , 这正是他的痛苦之处 。他真正爱的人依旧是张兆和 , 他用了几年的时间 , 让自己这个乡下人 , 喝了跟张兆和的甜酒 , 虽然他们结婚了 , 但是他并没有在张兆和那里找到太多存在感 。张兆和看他 , 依旧是天鹅肉看癞蛤蟆的姿态 , 即使被吃进了嘴里 。沈从文希望被张兆和高看一眼 , 他希望张兆和理解他和他的湘西 , 当他痛苦的认识到 , 他得不到张兆和真正的认可时 , 他遇到高青子 , 并且试图用高青子告诉张兆和 , 你看吧 , 你不理解我 , 总有人理解我 , 你不崇拜我 , 总有人崇拜我 。
所以他其实从来都没有打算离开张兆和 。并且在跟高青子的相处中 , 他也发现 , 高青子对他只是仰慕 , 她犯了跟当年的他一样的错误 , 那就是高青子爱上的沈从文 , 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沈从文 , 而是她想象出来的沈从文 , 玉树临风 , 风流倜傥 , 文采滔滔 , 卓尔不凡 。当他们真的在现实中"碰一碰" , 就立刻意识到想象中的爱情跟生活的天差地别 。这是文人的通病 , 活在想象的世界里 , 在真实的世界里却是不着四六 。而张兆和既给了他理想的爱人形象 , 还给了他现实生活的一个家庭 。两下对比 , 他立刻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继续回到张兆和身边 。
他原本以为 , 这样张兆和会认可他的价值 。但是他太低估了这个富家女子的刚烈和高洁 , 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绝对接受不了这个追了自己几年的男人背叛自己 , 一怒之下 , 她带着孩子离开了沈从文 。
沈从文一颗玲珑剔透的心 , 在现实的世界里稀碎稀碎 。他懂得美 , 他对文学有着超出时代的见识 , 他对政治的警惕 , 历史也证明了他的正确 , 但是在那个时候 , 他四面楚歌 , 腹背受敌 , 他的家人不理解他 , 他文学圈的朋友攻击他 , 他原本善良柔弱 , 接受不了这样的恶意 , 多次精神崩溃 , 一次次叫嚷着“我要回湘西” 。仿佛只有湘西 , 能安放他孤苦无依的灵魂 。
高青子的结局高青子最终嫁了人 , 而她最终嫁的人也的确是一个工程师 。

文章插图
很明显 , 高青子最后选择的是一个与沈从文完全不同的男人 , 之所以如此 , 自然并非是因为她突然变了喜好 。真相是:她在这段感情里受了太重的伤 。
究竟要怎样的伤害 , 才会让一个女人看起来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呢?这个问题的答案 , 只有高青子自己能回答 。
人都说很多事情都是冥冥之中的天注定 , 沈从文和高青子的结局是如此 , 他后来因为这个描述婚外情的作品《看虹录》而被郭若沫批判为“鸳鸯蝴蝶派” , 似乎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冥冥注定” 。
简介
高青子原名高韵秀 , 她和沈从文一样爱好文学 , 怀抱狂热文学梦想的她也想走出个名堂 。可一个小地方走出一个人才何其难啊 , 所以 , 已经摸索过一段时间的高青子开始意识到:自己要想走出去 , 非得借助贵人 。
从来 , 女人走出去都比男人多一条路 , 这条路就是借助男人 。第一次与沈从文见面详谈后 , 高青子几乎就把他当成了那个可能的贵人了 。没错 , 沈从文人脉广 , 且文笔极其出众 , 若他肯帮扶一二 , 自己还愁没出路吗?
最重要的是 , 沈从文虽然瘦小却相当年轻儒雅 , 这样的男子 , 不正是自己以前无数次向往过的男子模样吗?第一次谈话后 , 察觉到沈从文对自己也有好感的高青子瞬间如被点亮一般“通透”起来 。
写完情书又写忏悔信 , 沈从文的婚姻经历了什么?“在青山绿水之间 , 我想牵着你的手 , 走过这座桥 , 桥上是绿叶红花 , 桥下是流水人家 , 桥的那头是青丝 , 桥的这头是白发 。”
沈从文一生写过不少的情话 , 他的情话唯美却不做作 , 最能让人陷入唯美爱情的幻想之中 。其妻张兆和正是被他的情话所打动 , 答应与他共度一生 。
沈从文好不容易才追到张兆和 , 按道理来说他应该要好好珍惜 。但没想到 , 才结婚没多久 , 两人的婚姻生活便不再纯粹 。
为追张兆和写过无数的情书 , 最终如愿以偿 , 取得美人归
【沈从文为什么不和高青子结婚】“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张兆和是安徽合肥人 , 生于富商之家 , 从小生活优越 。她有一位姐姐和两位妹妹 , 四姐妹才貌双全 , 在安徽无人不识 。
像这样有才华又有美貌的女子 , 背后当然少不了追求者 , 沈从文便是张兆和的众多追求者之一 。
沈从文是湖南凤凰县人 , 出生于农村普通人家 , 两人的家世背景相差甚远 。在封建社会 , 两户贫富差距悬殊的人结亲就属于门不当户不对 , 这样的婚姻是不被人们所看好的 。
沈从文的家境远远比不过张兆和的其他追求者 , 他唯一能够与其他人相媲美的就是才华 。他是人们公认的才子 , 十分擅长写情话 。
沈从文的才华成了他追求张兆和的唯一利器 , 他曾为张兆和写过很多的情书 。刚开始时 , 张兆和对他并没有感觉 , 甚至都没有正眼看过他 。但无论张兆和的态度如何 , 沈从文都坚持给她写情书 。
沈从文的情书中充满了真情 , 还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张兆和以为自己只不过是向往沈从文情书中的美好 , 但殊不知自己早已被沈从文的情书打开了心扉 。
沈从文给张兆和写了四年的情书 , 张兆和在他四年的深情追求下最终决定嫁给他 , 想一起把他笔下的美好爱情演变成现实 。
偶遇高青子 , 情不知所起 , 却一往而深
张爱玲曾说过:“每个男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两朵玫瑰 , 一朵白玫瑰 , 一朵红玫瑰 。”白玫瑰就如同一日三餐中的白米粒 , 吃多了 , 见多了自然就对它失去了兴趣 。
沈从文追了张兆和四年 , 这段爱情最终能够修成正果实属不易 。可当爱情变成婚姻之后 , 昔日爱得无比深沉的玫瑰终究还是成了白玫瑰 , 感情日渐变得普通而平凡 。
1934年 , 沈从文与高青子在熊希龄家初次相遇 。熊希龄是沈从文的好友 , 而高青子是熊希龄聘请的一位家庭教师 。高青子长相清秀 , 落落大方 , 沈从文第一次见到她便对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
高青子是一个文学爱好者 , 她读过沈从文的作品 , 并对他很是崇拜 。高青子一直都有一个梦想 , 就是希望有一天人们也能看到她的作品 。但高青子出身于小地方 , 没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和强大的背景关系 ,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她的发展空间 。
她知道自己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文学梦想 , 就必须要借助外界的力量 。如今得以认识沈从文 , 这或许就是上天赐予她的一次机会 。
高青子与沈从文的第二次见面还是在熊希龄家 。
那天 , 高青子特意打扮成沈从文小说中女主的模样 , 成功吸引了沈从文的注意 , 沈从文看见高青子后内心由不得颤抖了一下 。
沈从文知道高青子这样打扮并非巧合 , 至于她是什么意思 , 已经表现得足够明显 。
不得不说高青子为了向沈从文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 还真是煞费苦心 。沈从文面对如此主动的高青子竟忍不住对她动了心 。
八年的婚外情演绎成了小说中的样子 , 就连结局都一模一样
高青子成功获得了沈从文的青睐 , 接下来 , 高青子有条不紊地实施着自己的计划 , 她向沈从文推荐了自己的作品《紫》 , 后来获得了沈从文的肯定 。
沈从文将高青子的作品推荐给了《大公报.文艺》的主编萧乾 , 成功地帮助高青子打开了文学梦想的通道 。后来 , 高青子又陆续发表了其他的作品 。
此时 , 高青子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 但她自己也已经陷入了这段感情 。《紫》这篇小说讲述的是男主与两个女子之间的感情故事 。其实这里的男主指的就是沈从文 , 而两位女子一位是指沈从文的妻子 , 另一位则是指她自己 。
对于沈从文与高青子的关系 , 张兆和从未起过疑心 , 直到沈从文决定向妻子坦白一切 , 张兆和得知真相后 , 内心的骄傲和信任遭受到了打击 , 她无法接受沈从文出轨的事实 , 后来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
张兆和负气离开之后 , 沈从文开始慌了 。
他一而再 , 再而三地给张兆华写忏悔信 , 希望能够得到她的原谅 , 回到他身边 。但此时的张兆和已经心存芥蒂 , 不愿再接受沈从文的道歉和忏悔 。
当初 , 沈从文凭坚持追到了张兆和 , 现在他又用法来挽回这段感情 。但张兆和偏偏就吃他这一套 , 在他的坚持下 , 张兆和最终还是妥协回到了他的身边 。
张兆和虽然回到了沈从文的身边 , 但她对待沈从文却一直很冷淡 。1937年 , 沈从文前往西南联大任教 , 原先张兆和并不愿意与他一同前往 , 后来她抵不过沈从文的软磨硬泡 , 才答应要跟在他身边 。
沈从文到西南联没多久 , 高青子也来了 , 而且还跟他成为了同事 , 两人的关系又逐渐亲密起来 。人们常说:“纸包不住火” , 时间久了难免会被人看出端倪 。
外界的流言蜚语给高青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 她希望沈从文能够离开张兆和与她在一起 , 但沈从文又舍不得自己的家庭 。
沈从文在爱情上是自私的 , 他舍不得张兆和的贤惠 , 又放不下高青子的温情 。
求之无果的高青子决定离开沈从文 , 从此消失在他的世界里 。
高青子介入沈从文与张兆华的感情整整八年 , 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 黯然退场 。
对于高青子的去向 , 人们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她嫁人了 , 也有的说她归隐了 。但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姻却是扎起也回不到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