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纪念哪位名人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名人_重阳节的起源及登高寓意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 , 重阳节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那么关于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呢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重阳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名人_重阳节的起源及登高寓意事” , 欢迎阅读与借鉴!

重阳节是纪念哪位名人

文章插图

更多重阳节相关内容推荐↓↓↓
重阳节为什么敬老

重阳节的节日小知识

重阳节日的主要习俗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名人
桓景
据民间传说 , 重阳节是纪念桓景的 。桓景是东汉时汝南县人 , 父母患瘟疫都去世了后来他孤身一人上山拜师学艺 。学了一身功夫下山 , 让村里得瘟疫的人全部上山一人给一杯菊花酒 , 后来瘟疫除掉了 , 桓景赶走瘟疫的故事一直被流传至今 , 也被人纪念 。
重阳节的起源
起源其一
重阳的源头 , 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 , 农事备收 , 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 , 祗敬必饬 。”“是日也 , 大飨帝 , 尝牺牲 , 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 , 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 , 《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 , 佩茱萸 , 食蓬饵 , 饮菊花酒 , 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 , 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 , 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 , 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 , 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 , 未知起于何代 , 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 , 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
起源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 , 在季秋九月隐退 , 《夏小正》称“九月内火” , “大火”星的退隐 , 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 , 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 。在古代 , 古人对火总有莫名的恐惧 , 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 , 并认为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 , 因此 , 在“内火”时节 , 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 , 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 , 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 , 是家居的火神 , 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 , 九月重阳 , 使女游戏 , 就此祓禊登高 。”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 , 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 , 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 , “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 。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 , 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 , 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 , 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 。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 , 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 , 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 , 重阳“辞青” 。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
起源其三
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 , 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 , 流落到民间 , 嫁给了一个贫民 。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 , 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 以求长寿 , 所以嫁人之后 , 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 , 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 , 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
登高辟邪气
因为重九是一“阳”登勤之日 , 地气上升 , 天气下降 , 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 , 登高以避邪气 。
山岳崇拜情结
登高其实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 先民生存环境极其艰苦 , 大多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 。大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 , 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 。“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
登高“辞青”说
此说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 。重阳为秋节 , 节后天气渐凉 , 草木开始凋零 , 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
登高“小秋收”说
重阳时节 , 秋收已经完毕 , 农事相对比较空闲 。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 , 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等 , 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 。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