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为何看不起沈从文、朱自清、巴金、闻一多?沈从文1939年到西南联大任副教授,仍然讲授“习作”等课程 。到了1943年,西南联大讨论聘请沈从文“为本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月薪叁百陆拾元” 。这个教授薪水并不高,刘文典1942年在西南联大所拿的薪水是每月四百七十元 。

文章插图
即便如此,在举手表决时,刘文典仍然拒绝为沈从文“抬轿”,并坚定地发言表示反对:“沈从文算什么教授!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四百块钱,我该拿四十块钱,而沈从文只该拿四块钱!”
30年代末、40年代初,日军敌机频频侵扰昆明,警报一响,天下大乱,大家自顾抱头鼠窜,争相奔往可以隐蔽的地方 。有一次,又遇警报声起,正在上课的刘文典想都没想,收起教具就带着学生冲出了教室 。
跑着跑着,他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原来那时候他最为钦佩的陈寅恪教授因为营养不良等原因,视力严重下降 。刘文典生怕陈教授忙乱中有个三长两短,赶紧带着几个学生,在人群中找到正茫然不知去处的陈寅恪,架起他就往安全的地方跑去,边跑边喊:“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
快到学校后山的时候,刘文典忽然看到沈从文也夹杂在拥挤的人流中,惊慌失措,顿时怒上心头 。他顾不得自己气喘吁吁,冲到沈从文面前就大声呵斥起来:“陈先生跑是为了保存国粹,我跑是为了保存《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留下一代的希望 。可是该死的,你什么用都没有,跑什么跑啊!”
刘在北大教古典文学,是充和的老师;说沈从文教书的月薪只值四块钱的,也正是他 。一般人大都了解他那番狂言不过是自命不凡的表现,充和却觉得他的话引人发噱 。更妙的是,刘文典因嗜鸦片,终遭联大解聘,时人大多认为都怪他平日太过托大,才遭此报应,充和却不这么想 。
充和会说,刘是个喜欢从心所欲的人,生活铺张,言语夸诞 。他确实藐视充和的姐夫沈从文,但所有用白话写作的人其实都入不了他的法眼,连胡适在内 。充和坚信刘虽然主见很强,却并无恶意 。她还说,刘都不把自己当一回事了,世人又何必正经八百地看他 。
刘文典为什么会看不起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有传闻说刘文典与沈从文关系不和睦,其实沈、刘二人往来不多,应是相安无事,但刘文典喜欢针砭时弊,语言锋利,而沈从文性格腼腆、资历稍低一些,二人同在中文系任教,于是沈先生可能就成为了刘文典奚落的对象 。刘文典为何看不起沈从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件事情上面 。
一、教授事件
沈从文授课非常认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1943年,西南联大聘请沈从文为本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月薪360元 。听闻此事的刘文典很生气:“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我该拿40块钱,朱自清该拿4块钱,可我不给沈从文4毛钱!他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表达了心中的不满 。
二、跑警报事件
抗战初期,日本飞机经常轰炸昆明,昆明的防空力量较弱,每当飞机来袭,昆明就会拉响防空警报,警报一响起,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就都往郊外跑,这叫做“跑警报” 。有一次警报响起,刘文典与众人一起跑出校园,突然他想起陈寅恪还在后边,于是赶紧回头,找到视力不佳的陈寅恪,扶起他就向外跑,快跑到郊外时,刘文典看到沈从文也在人群里,便上前说道:“陈先生跑是为了保存国粹,我跑是为了保存《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留下一代的希望,可是你什么用都没有,跑什么跑啊!”这可以看出刘文典为何看不起沈从文 。
通过这两件事情,便得知言语锋利的刘文典一定得罪了沈从文,但是这些故事都无足考证了,所以也不能妄言评论二人的关系,只有刘文典与沈从文先生的学术造诣是不可忽视的 。
刘文典为何看不起沈从文国学大师的世纪人生:刘文典为何轻视沈从文?
挨过蒋介石耳光,也曾踢中蒋主席肚子而遭到关押之苦的刘文典,并不是轻易对他人心悦诚服的,陈寅恪算是一个少有的例外 。此后的若干岁月,刘文典那恃
才傲物的“狷介”性格并未有所收敛 。他公开宣称整个中国真懂《庄子》者共两个半人,一个是庄子本人,一个是自己,另半个是指马叙伦或冯友兰,因当时马、冯
二人皆从哲学的角度讲《庄子》 。另有一说是指日本某学者,意思是指在中国真正懂《庄子》者乃自己一人而已 。刘文典如此自夸,并不是信口开河或真的“精神不
正常”,确有三踢两脚的绝招 。来到西南联大后,每当刘文典开讲《庄子》,吴宓等几位重量级国学教授便前往听讲 。经常的情况是,刘文典见了并不打招呼,旁若
无人地闭目演讲,当讲到自己认为出彩的节骨眼儿上,戛然而止,抬头张目望着教室最后排的吴宓,慢条斯理地问道:“雨僧兄以为如何呵?”吴宓闻听立即起立,
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
在恃才傲物,不可一世的同时,刘文典对搞新文学创作的学者又分外轻视,并放言“文学创作的能力不能代替真正的学问” 。有一次警报响起,他挟着一个破
布包,从屋里蹿出来就往郊外的山野方向逃窜,路上正遇联大文学院的副教授、著名小说家沈从文夺路而奔 。刘文典顿时火起,停住脚步侧过身对沈从文大声骂道:
“我跑是为了保存国粹,为学生讲《庄子》;学生跑是为了保存文化火种,可你这个该死的,跟着跑什么跑啊!”
沈从文出身穷乡僻壤的湘西,仅念过小学,及长后又以当兵谋生,属于自学成才的“土包子”学者和作家,没有西洋与东洋“海龟”的神气,在校中颇为东西
洋大小“海龟”轻视,沈氏在文章中也不断地称自己为“乡下人” 。在昆明时的沈从文由于辈分较低,加之生性腼腆,不轻易与人叫劲儿 。此时见瘟神一样的东洋
“海龟”兼“国宝”刘文典气势汹汹地向自己逼来,未敢计较,索性来了个逃之夭夭 。刘氏仍不知趣,望着沈从文的背影继续嘟囔叫骂不止 。由于刘文典对新文学与
现代作家的蔑视,当他得知学校当局要提拔沈从文由副教授晋升为教授时,勃然大怒,对众人大叫道:“在西南联大,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
我该拿40块钱,沈从文该拿4块钱 。可我不会给他4毛钱!如果沈从文都是教授,那我是什么?我不成了太上教授?”
刘文典对沈从文的轻视是否有失公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陈寅恪的评价大致是不差的 。与陈寅恪同学的吴宓离开哈佛15年之后的1934年夏季,
在一篇关于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的《诗话》中,再次以真挚的情感抒发了对陈氏学问的敬仰以及自己受益良多的感念之情 。吴曰:“始宓于民国八年,在美国
哈佛大学,得识陈寅恪 。当时即惊其博学,而服其卓识 。弛书国内诸友,谓‘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今时阅十五六载,
行历三洲,广交当世之士,吾仍坚持此言 。且喜众之同于吾言 。寅恪虽系吾友而实吾师 。”以吴宓的人格论,此话绝无阿谀奉迎之嫌,当是自己内心真诚的自白,陈
寅恪人格学问之高大藉此可见 。
跑警报也要讽刺沈从文只值4毛钱的刘文典,为什么这么狂?
西南联大名师云集,若要说谁真有魏晋风流的,那非国学大师刘文典莫属 。刘文典有名,除了《庄子》和校勘学研究无人能望其项背,更是因为总传出一些狂言狂事 。
最为有名的笑话就是刘文典对沈从文的评价,一说沈从文评教授职称时被刘文典讽刺只值四毛钱,又说刘文典跑警报也不忘奚落沈从文 。狂人刘文典是否真有那么狂?
狂人并未出狂言算起来,沈从文和刘文典可是远亲 。刘文典是安徽合肥人,沈从文娶的是"合肥四姐妹"的三妹张兆和,张家除了四个女儿还有六个儿子,大儿子张宗和的妻子就是刘文典的堂妹 。
若真如传闻所说,那岂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不过,依照人们心中刘文典的狂人形象,哪怕是至亲他也骂得出口 。
但其实,刘文典并未说过这样的话,"评教授事件"不过是一桩以讹传讹的联大旧闻 。
"评教授事件"的传闻是这样的:说联大讨论沈从文晋升职称的会议上,刘文典说:
"陈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该拿400块钱,我该拿40块钱,朱自清该拿4块钱 。可我不给沈从文4毛钱!"
这个事情在几个联大学生比如何兆武的回忆录里有提及,用词都是据说,可见他们都不是亲历者;二人联大的同事钱穆等人也没有在回忆录中提及 。
刘文典的儿子刘平章撰文否认过此事,沈从文的儿子沈虎雏也向表妹说过并没有发生过这个事情 。
刘文典研究专家也曾在书中提到,联大在召开沈从文教授职称评定时,刘文典正远在普洱,实在无法分身出席这次会议 。
等会议召开完,他回到昆明时,已经被联大解聘到云大执教了,更与此事无关了 。那当事人怎么讲呢?
二人都并未在文章中留下只字片语,沈从文在《不毁灭的背影》中提到刘文典时说的是"刘叔雅先生",用的是很尊敬的语气 。
刘文典的得意门生、后来也成为他同事吴进仁也提到,刘文典跟他说过这事,觉得很不可思议,自己还请过沈从文夫妇吃饭,怎么会传出这样的事 。
这个谣言竟然在当时就已经被当事人否认了,能流传至今也实在荒唐 。事实上,刘文典和沈从文非但没有不和,而且还有几次私交 。
沈虎雏回忆起父亲曾经带着他去过一次刘文典家,刘文典还给他们讲笑话;合肥张家的张中和也说,他当时到昆明,去拜会了是表亲关系的刘文典 。
第二天和他同去的就是沈从文夫妇,席间关系融洽,刘文典还说"我和沈先生是同事,却没有说过话 。"两个人之前甚至都没说过话,怎么来交恶呢?
如何评价沈从文沈从文是个天才作家 。
一、作家常见,但天才作家不常见我们都提倡人是平等的,但是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有些人确实具有非常突出的天赋 。就拿如今中国群星璀璨的作家群体而言,曾经有李杜诗篇还有唐宋作家等人让中国文学立于世界之巅 。正因为这些人才让中国面对西方的文化侵略时不会落于下风,也不会感到自卑 。沈从文显然是个天才作家,他的作品读起来就让人感觉到被一种圣洁的光环沐浴着 。不会俗套而且也没有所谓雷同的影子,琢磨不透写作规律,就算不懂写作的人也能看懂他的思想情,但是懂得写作的人却无法模仿这种风格 。他的作品很伟大,是那种平凡中所生长出来的平易近人,会让人有种阅读真人真事的感觉,这仿佛是天地间固有存在的表象 。
二、有血有肉,敏感宽厚沈从文出生于动荡的年代,曾经去报考无数的大学,但不知因为何种原因全都没有考上 。又因为自己说着一口方言,在说着普通话的北京根本无法混下去 。所幸他一直没有放弃写作,等到后来作品发表才名声大噪,后来才有了去大学任教的机会 。他的作品中有着多彩的幻想,但又有当时国家动荡中的爱国情怀,这是一个有血有肉并且饱受欺压所蕴含的沉重隐忧 。沈从文这个人性格很敏感宽厚,看起来老实巴交,但是却又非常倔强 。
三、不擅长交际,但又善良温和【为什么都瞧不起沈从文】沈从文这个人就算受到他人的排挤怨恨也不会生变,而是会默默隐忍 。并且他这个人从来以德报怨是一个善良温和的老好人,可能因为一生波折坎坷,所以内心十分丰富,写出的作品也别具一格 。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却会用行动表达对爱人的真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