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收益走势

银行理财产品近期走势如何 , 是什么原因?实际上从2014年初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就开始呈现下跌趋势 , 截至2015年末 , 整整跌了两年 , 从2014年1月的5.76%到2015年12月的4.22% , 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跌幅在两年时间内达到26.7% 。【理财产品收益走势】

理财产品收益走势

文章插图

原因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为什么会一直下跌?其实原因大家都很清楚 , 近两年货币流动性增强 , 银行接连降息、降准、逆回购等措施向市场释放了巨大资金流动性 , 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纷纷大跌 。
趋势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连续下降两年?未来还会进一步下滑吗?底部在哪里?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比较关心 , 恐怕事实会让大家失望了 。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高速增长的时期 , 未来将继续面临经济增速下滑、社会融资成本偏高的问题 , 货币政策将保持相对宽松 , 可以说中国的低利率时代已经来临 , 且在短期内不会结束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 , 2016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继续下滑 , 跌破4%不是没有可能 , 不过相较于前两年而言 , 收益跌幅有可能缩小 。
对策
在收益继续下降的情况下 , 投资者应如何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呢?首先 , 不建议大家舍弃银行理财去购买其它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 , 在没有搞清楚产品的风险以及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之前 , 这种做法风险太大;其次 , 如果大家对资金流动性要求不高 , 应尽量购买长期理财产品 , 一来可以锁定当前较高的收益 , 二来长期理财产品的收益本身就比短期产品高;第三 , 购买小银行的理财产品 , 一般来说 , 银行规模越大、客户越多 , 其理财产品的收益就越低 。
23年1月理财产品走势如何理财进入真净值时代是我们推出招明理财指数的背景 。理财公司已逐步成为理财业务的发展主体 , 银行理财逐步公募基金化 , 进入真净值时代 , 理财收益将完全取决于投资收益 。我们依托大数据 , 跟踪数千只理财净值走势 , 推出招明理财指数系列 , 为市场跟踪理财收益率提供参考 。由于开放式理财(不含现金类)采用市值法估值 , 理财净值波动加大 , 民众理财投资的难度上升 。我们认为 , 民众应选择投研实力较强的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 , 并尽量拉长投资期限 。
近一个月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小幅上升 。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 按周跟踪其7 天年化收益率 。截至2023 年1 月15 日 , 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中枢为2.16%,较货基高约35BP;样本中的大行现金管理类平均7 日年化收益率为2.15%,股份行为2.26%,城农商行为2.03% 。近一个月 , 大行与股份行现金管理类理财平均7 日年化收益率小幅上升 , 城农商行现金管理类理财略微下降 。2022 年全年现金管理类平均收益率约2.41%,货基平均收益率约1.72% 。由于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过渡期已结束 , 我们预计今年二者差距将明显缩小 。
1 月上半月 , 固收类理财净值明显回升 。1 月上半月 , 最短持有期固收类、定开纯固收和定开固收+理财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6.4%、5.2%和7.3% 。截至1 月15 日 , 定开纯固收、定开固收+和最短持有期固收理财平均近3 个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17%、-0.78%和-0.62%,近一个月净值明显回升 , 使得回撤收窄 。
近期股市回暖 , 混合类与权益类理财产品表现亮眼 。2022 年股市低迷 , 混合和权益类公募理财表现不佳 , 混合类和权益类公募理财全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7%和-11.7% 。截至23 年1 月15 日 , 理财公司混合类公募理财产品平均年初至今收益率为0.68%,产品净值明显回升 , 破净产品数量占比34.8%,破净率较上月中旬下降6.5 个百分点;理财公司权益类公募理财产品平均年初至今收益率2.6% 。
投资建议:经济走向复苏 , 积极看多银行 。防疫显著优化 , 房地产融资政策大幅放松 , 2023 年经济或走向复苏 , 有望驱动银行板块估值上行 , 并受益于北上资金流入 。2023 年把握两条主线:a. 房地产弹性标的:房企融资占比相对较高的优质银行-招行、平安及兴业银行等 , 亦有财富管理逻辑;b.业绩靓丽的优质城商行: 江苏、宁波、南京、杭州、苏州银行等 。
银行理财收益下跌的原因是什么?银行理财收益下跌 , 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投资的收益下跌 , 债券、货币基金收益在下跌时 ,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往往也会下跌 。
二、市场利率下行 , 降准和公开市场投放增加了流动性 , 所以市场利率下行 。
三、经济在一个上行周期 , 风险资产的吸引力好于固定收益 , 大量资本追求权益性投资回报 , 从而使得固定收益类产品相对流动性减少 。
四、行业整顿 , 已有多项与理财相关的新规落地 。
五、现金管理产品规模缩水 , 收益率下降 , 理财产品的赚钱效应大打折扣 。
六、银行贷款利率下行 , 银行自然倾向于降低负债成本 , 其中包括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 以将存贷款利差维持在一定水平 。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是普遍现象 , 处于这种环境中的投资者可以优先选择购买中长期理财产品 , 并适当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 , 也可以考虑购买一些银行推出的结构性存款产品 。
【拓展资料】
“理财”一词 , 最早见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报端 。随着中国股票债券市场的扩容 ,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日趋丰富和市民总体收入的逐年上升 , “理财”概念逐渐走俏 。个人理财品种大致可以分为个人资产品种和个人负债品种 , 共同基金、股票、债券、存款、人寿保险、黄金等属于个人资产品种;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个人消费信贷则属于个人负债品种 。
理财 , 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管理财务 。一般人谈到理财 , 想到的不是投资 , 就是赚钱 。实际上理财的范围很广 , 理财是理一生的财 , 也就是个人一生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管理 。包含以下含义:
一、理财是理一生的财 , 不仅仅是解决燃眉之急的金钱问题而已 。
二、理财是现金流量管理 , 每一个人一出生就需要用钱(现金流出) , 也需要赚钱来产生现金流入 。因此不管是否有钱 , 每一个人都需要理财 。
三、理财也涵盖了风险管理 。因为未来的更多流量具有不确定性 , 包括人身风险、财产风险与市场风险 , 都会影响到现金流入(收入中断风险)或现金流出(费用递增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