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值得入手的溶栓类品种是什么?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溶栓的品种就那么几个,纳豆激酶,蚓激酶,还有龙血通的单分子地龙蛋白【溶栓最好十大药】

文章插图
纳豆激酶最早日本的须见洋行博士发现的 。1980年的一天下午两点半,日本心脑血管专家须见洋行博士将从纳豆中的提取物加到模拟人工血栓中 。本想第二天观察结果,五点下班时顺便看了一下,奇边出现了,血栓居然溶解了2厘米 。要是尿激酶溶解2厘米血栓需两天时间,它的溶栓速度是尿激酶的19倍,这就是震惊世界溶栓研究史的著名“下午两点半实验”,须见洋行博士将这种溶栓物质命名为“纳豆激酶” 。从此以后,纳豆激酶名声大噪,开始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溶栓治疗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纳豆激酶的溶栓是在实验室的理想环境下进行的体外模拟溶栓,真正的人体情况会比这种情况复杂的多 。首先纳豆激酶作为一种蛋白质能被胃酸分解成别的物质 上过初中的应该都知道 其次纳豆激酶在酸性环境下是很容易失活的「纳豆激酶PH值低于5时,迅速变性失活 。胃酸环境中的PH值只有1.2到2之间,纳豆激酶根本无法通过 。纳豆激酶与粘性物质混合后,在PH值2-3的酸性环境中,还能保持不超过7.5%的活性
其次纳豆激酶是一种单链多肽酶 分子量为27728道尔顿 毫无疑问的大分子 。1994年木村 聪城郎 冈山大学药学部名誉教授(京大药学博士)在论文中提到「小肠可吸收分子量600以下,大肠吸收分子量300以下」也就是说纳豆激酶这么大的分子根本无法被肠道吸收 。所以其中的利害得失,自由思量 。
再来说说蚓激酶,蚓激酶也是上个世纪的一个日本科学家美源恒博士发明的 。1986年,他从活体地龙中发现了其中的蛋白质可以直接溶栓,确认口服的蚯蚓粗蛋白提取物对血栓溶解,预防血栓形成以及降低血液粘度等方面有效 。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成绩,并逐步被引入到国内 。
这种从新鲜蚯蚓中以冷冻方法提取活性物质,以冻干的形式保存活性的方案,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 。但后期在临床中,由于直接溶栓也有一些副反应,我国将这种蚓激酶成份列为处方药,所以在市面上也并不经常见到 。
查阅国际专利,我们就发现,美源恒教授当时注册的是6项专利,包括了六种蛋白酶组分,申请专利号为US4,568,545 。这六个蛋白酶组分分别是:
F-O-HM-45 分子量24500±2000道尔顿
F-I-1-HM-54 分子量 27500±2000道尔顿
F-I-2-HM-15 分子量 27000±2000道尔顿
F-II-HM-64 分子量 27800±2000道尔顿
F-III-1-HM-27 分子量 32400±2000道尔顿
F-III-2-HM-89 分子量 32800±2000道尔顿
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蚓激酶是直接作用于人体的,容易导致出血的副反应,会影响人体的凝血功能,所以在我国被列为了处方药,并在2009年,卫生部2009年第18号文批准地龙蛋白作为新资源食品,且不得检出蚓激酶 。
最后来说说龙血通地龙蛋白,这是我国的科学家在蚯蚓中发现的一种极其微量的蛋白质成份,它的分子量小于1300道尔顿,大小仅相当于上述分子的1/20左右 。这种被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蛋白的小分子,并不直接溶解纤维蛋白(血栓的主要成份),而是激活人或动物自身的溶栓能力 。
由于目前科技的进步,我们很容易观察到,它是蚯蚓中溶栓的活性成分,而且可能是唯一的活性组分 。在经过专利申请成功后,它成为了我国第一个有化合物专利的药物分子(直至今日,我们才知道青蒿素因急于发表论文,被国外抢先申请了专利,成为永久的遗憾) 。
那为什么美原源教授是最早一批研究蚯蚓活性成份的大牛科学家,而却忽略了重要的纤溶激活因子呢?
这是由于原来的溶栓思路都是直接溶解血栓,测试时都是以此为标准,单分子地龙蛋白蛋白由于含量极其微小,且只起激活作用,而被忽略 。在我国科学家创新性发现了激活人体自身溶解血栓能力这一层窗户纸后,才公之于众 。人体自身就是非常精密的机器,能自我调节,这就像母乳喂养,不会引起任何不良反应,而奶粉事故层出不穷一样,自己能力的恢复,才是中医博大精溶理论的延续 。而中药单分子,这个几年前毫不为人所知的领域,正逐步绽放她的无尽光芒 。
9个溶栓降脂“王牌药”,溶栓降脂,预防脑梗【第1个】--消栓再造丸
【第2个】--中风回春丸
【第3个】--丹香清脂颗粒
【第4个】--绞股蓝总甙片
【第5个】--山楂精降脂片
【第6个】--心舒宝片
【第7个】--降脂宁颗粒
【第8个】--通脉降脂片
【第9个】--血脂宁片
大家要对症用药,有需要的可以自己查查看哪种药更对自己的症状,服药期间,应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进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
溶血栓的药物有哪些?病情分析: 老年男性,溶栓的问题 。意见建议:一般来说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药物有1、肝素 。2、低分子肝素、3、尿激酶类、4、枸橼酸钠 5、华法令 。预防血小板聚集的有阿司匹林,每一种药物都有特殊应用的指证 。
溶解血栓效果最好的药以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维蛋白溶酶原,使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 。目前中国常用的有:
1)尿激酶(UK):30分钟内静脉滴注150万-200万单位 。
2)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以150万单位静脉滴注,在60分钟内滴完 。
3)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原原激活剂(rt-PA)100mg在90分钟内静脉给予:先静脉注入15mg,继而30分钟内静脉滴注50mg,其后60分钟内再滴注35mg 。用rt-PA前先用肝素5000单位静脉注射,用药后继续以肝素每小时700-1000单位持续静脉滴注共48小时,以后改为皮下注射7500单位每12小时一次,连用3-5天 。
溶栓的药物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及重组链激酶 。还有蚓激酶、克栓酶等,现在很多医院也把蝮蛇抗栓酶作为溶栓的药物使用,但其效果不如前几种 。这些药物的共同作用有直接溶栓和间接溶栓作用,直接溶栓作用是这些药物把体内的凝血酶转化成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发挥其溶栓作用 。直接溶栓作用是溶栓药物本身就有溶栓作用,不需要转化 。
尿激酶是从新鲜人尿中提取的高纯度酶制剂,我国1981年提取成功并用于临床 。尿激酶既有直接溶栓作用,也有间接溶栓作用 。在我国是较常用的一种溶栓药物 。
链激酶从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液中高度提纯后所得的酶制剂 。我国1970年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 。链激酶的直接溶血栓作用很弱,间接溶栓作用较强 。因人体感染链球菌后,体内常有链激酶的抗体存在 。因此,近期内有链球菌感染史的不宜使用 。使用前也需做皮肤过敏试验,试验阴性后才能使用 。
重组链激酶也属链激酶类药物,但它是高科技生物工程重组技术的产物 。效果比链激酶更好,副作用也比链激酶轻,使用前也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