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卫生三同时什么是安全生产三同时和职业卫生三同时
1、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简称:安全生产三同时 。
2、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简称:职业卫生三同时 。
什么是职业卫生三同时
职业卫生“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职业病三同时的定义
职业卫生三同时就是指: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职业卫生“三同时”) 。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
所有可能产生职业病的建设项目(新、改、扩)都需要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 。还有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
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是什么
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是指公司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建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其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投资应纳入建设项目预算 。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条 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 。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职业卫生“三同时”) 。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 。
企业不开展安全生产三同时和职业卫生会怎么样我知道安全法规定必须
企业会面临行政处罚罚款,要求整改,停产整顿、直至吊销营业执照 。
1、“三同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对“三同时”做出了明确规定,即: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2、“三同步”:
企业在考虑自身的经济发展,进行机构改革,进行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相应地与之同步规划、同步组织实施、同步运作投产 。
3、“四不放过”:
国家对发生事故后的“四不放过”处理原则,其具体内容是: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未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 。
4、“五同时”:
安全工作的“五同时”原则 。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领导者必须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进行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的原则 。它要求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组织管理环节中去 。这是解决生产管理中安全与生产统一的一项重要原则 。
5、“五项规定”:
指1963年3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 。是我国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以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的五项重要的劳动安全法律制度 。内容包括:
1.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是企业各级领导、职能人员和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安全生产的职责制度 。包括: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企业的各级领导和生产管理人员,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负责管理安全工作,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有关职能机构和职能人员,必须在自己的业务工作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负责;工人必须遵守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制定,对自己岗位的安全生产负责 。
2.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制度 。企业在编制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的时候,必须同时编制安全措施计划,它是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在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上的延伸,是把改善劳动条件同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把安全措施计划所需的经费、物资、执行期限和责任人落到实处,有计划的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
3.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是为了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水平和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规的自觉性,掌握安全操作技术而采取的教育培训制度 。国家规定的安全教育制度分为:①三级教育制度,即:新工人入厂教育制度、车间教育制度、现场教育制度 。②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制度 。③调换新工种和采用新工艺的工人,必须进行新工作岗位和新操作方法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
4.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是指企业对生产中的安全工作,除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外,每年定期进行2至4次群众性检查的制度 。检查的方式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 。
5. 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是为了及时了解和研究职工伤亡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以便采取措施,进一步防止事故发生的制度 。企业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发生的伤亡事故,及时进行登记、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 。
什么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
职业病防护设施(抽风排毒、除尘也就是通风系统)按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可以与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一并进是对还是错
对的,而且应该是必须的 。环境、职业卫生、安全(含消防)的三同时必须自设计开始、到施工、到生产使用,和主体建筑一起进行 。如果错过周期,就有可能流于形式了 。
职业卫生有三同时,其他还有哪些有三同时?
“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我国以预防为主的环保政策的重要体现 。即,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新、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项目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总结了实行“三同时”制度的经验,在第二十六条中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
职业卫生三同时是否取消
职业卫生的三同时没有取消,因为这项工作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进行的,属于有明确法律授权的行为,除非法律修改,否则职业卫生三同时不会取消 。
职业卫生“三同时,指的是啥?职业卫生“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

文章插图
“三同时”制度是在中国出台最早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 。它是中国的独创,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 。
根据我国2015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应当符合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
扩展资料:
“三同时”制度的作用
“三同时”制度旨在从源头上消除各类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从根本上消除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减轻事后治理所要付出的代价,把环境影响控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之内 。
其作用主要以“防”为基础,要求集中力量治理老污染源,严格控制新的污染行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对已经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
根据环境问题的具体特点和自然规律,改变过去“单纯治理、单项治理”的模式,推行综合整治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实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进行综合平衡 。
“职业卫生三同时”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这一规定在我国环境立法中通称为“三同时”制度 。它适用于在中国领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含小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其他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和自然开发项目 。
职业卫生管理可以从众多方面展开,以下清单供参考 。
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档案
1.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和申报回执;
2.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
3. 职业病防护设施一览表;
4.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管理资料.
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档案
1.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
2.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
3. 职业卫生目标管理和责任制;
4.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5. 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6.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三、职业卫生管理实施档案
1. 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
2. 职业病防治经费;
3.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护和检修记录;
4. 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记录;
5. 用人单位自身职业卫生检查和处理记录;
6. 职业卫生监督意见和落实情况资料 。
四、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档案
1. 职业病危害因素信息卡(含MSDS);
2. 用人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培训证明;
3. 职工职业卫生宣传培训;
【职业卫生三同时】4. 职业病危害告知 。
什么是安全生产三同时和职业卫生三同时安全生产三同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职业卫生三同时: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统称建设项目)的职业卫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拓展资料:
“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创举,是在总结我国环境管理实践经验基础上,被我国法律所确认的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这项制度最早规定于1973年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在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做了进一步规定 。此后的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也都重申了“三同时”制度 。198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三同时”制度做了具体规定,1998年对《办法》做了修改并新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对“三同时”制度做了进一步的具体规定 。
主体的特征性
“三同时”制度适用的主体是所有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的单位,包括从事一切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主体,同时也包括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的引进项目的主体等 。“三同时”制度不像其他制度那样具有适用的广泛性,而只适用于环境保护管理的某一个别方面,调整在建设项目的新建、扩建、改建过程中发生的对环保设施的设计、施工和投产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某一特定部分或方面的社会关系,因此其适用的主体是特定的 。
范围的广泛性
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工业、交通、水利、农林、商业、卫生、文教、科研、旅游、市政、机场等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要实行“三同时”制度 。由于环境问题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决定了“三同时”制度适用范围必然具有广泛性 。“三同时”制度重在预防产生新的环境问题,“三同时”制度保护的是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而不是只将某一集团或某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其预防保护对象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要素,凡是可能损害这些环境要素的建设项目都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 。
依靠行政手段实施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管理环境的手段 。这一手段在运用中具有以下特征 。
1、权威性 。行政手段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行政命令接受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主体的权威大小 。提高领导者的权威有助于提高行政手段的有效性 。
2、强制性 。行政强制要求人们在行动目标上必须服从统一的意志,上级发出的命令、指示、决定等,下级必须坚决服从和执行 。
3、垂直性 。行政指示、命令是按行政组织系统的层级纵向直线传达,强调上下级的垂直隶属关系,横向结构之间一般无约束力 。
4、具体性 。一定的行政命令、指示只在特定时问对特定对象起作用,事件、时间、地点都是具体的 。
5、非经济利益性 。行政主体与行政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经济利益关系,而是一种无偿的行政统辖关系,两者之间不存在经济利益利害关系 。
6、封闭性 。行政方法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机构,以行政区划和行政系统的条块为实施基础,具有系统的内化约束力,因而产生封闭性 。
科学技术性
环境法本身是一门科学技术性很强的学科 。科学技术是环境法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拥有了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而对科学技术的不当利用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人类终于清醒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这是一项科学技术性很强的事业,要通过环境法调整一定领域的社会关系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要依照客观的自然规律改造大自然,没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的技术准则是无法实现的,环境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当使用造成的,“三同时”制度是为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而设计的一项制度,其本身的实旋需要科学技术来保障,以各有关自然科学的技术成果为基础 。如为防治污染而规定的生产工艺要求、为防污设施规定的性能要求、为某种污染物的排放规定的特殊要求等等 。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都有技术方面的条款 。
社会公益性
“三同时”制度设置的目的是预防环境损害,保护的是环境这一公共利益,其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实施和使用与项目建设单位的自身利益是相冲突的 。环境法本身是公益性法律,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发展到危及整个人类生存的灾难性程度,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己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三同时”制度正是在人类的这种认识和客观形势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三同时”制度的目的是预防产生新的环境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维持生态平衡与安全,确保人类健康和幸福,实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
参考资料:-三同时
- 中国电信信号好还是移动信号好
- 乌丫女装怎么那么贵 乌丫女装原单货源真假
- 天然气开栓标准
- 狗狗真菌感染用达克宁
- 姑鸟果功效与作用
- 2002年属马的是什么水
- 槐花搭配什么煲汤
- 五一成都自驾游路线推荐
- 女人梦见火很旺后来扑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