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 武侯弹琴退仲达 。”给世人描绘了一场无比精彩的空城计 。

文章插图
当时诸葛亮错用马谡 , 导致失去绝对的战略要地 , 蜀国军队粮草运输全线崩盘 。
为此 , 诸葛亮不得不安排蜀军逐一退回汉中 , 而他自己则在西城拒守司马懿 。一出好戏徐徐上演 , 真就让司马懿止步不前 。
可要说司马懿真的不知道空城计的真假 , 或许很多人都不会相信 。
那么当他识破诸葛亮的诡计以后 , 为什么依旧选择撤走军队呢?
原因很简单 , 司马懿知道他不撤军的话 , 自己必定很快就会给诸葛亮陪葬 。
飞鸟尽 , 良弓藏的惨剧 , 他可不希望发生在自己身上 。唯有保留自己的价值 , 在魏国境内才足够安全 。
空城计的漏洞小说之中描述的空城计十分精彩 , 尤其是诸葛亮临危不乱的气度 , 也让人尤为向往 。
只是仔细观察空城计的细节就会发现 , 这其中有足足四点漏洞 , 完全犯了兵家大忌 。哪怕其中任何一点出现差错 , 诸葛亮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
生性多疑谁都能说 , 但这也不过是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个人的“默契”而已 。
其一 , 诸葛亮在四道城门中分别安排20多个士兵装扮成老百姓打扫城门 , 这种装扮肯定瞒不过司马懿 。瞒不过却依旧要这样做 , 岂不是证明自己在掩饰什么 。
倘若司马懿怀疑这是诸葛亮故意诈他 , 后续则真的有伏兵 , 那这二十个人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在万余人的战场上 , 哪怕二十多个武林高手 , 也翻不起一点浪花 。
其二 , 诸葛亮身边的两个书童 , 面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时候 , 难道没有一点点惧色?要知道这十五万大军只要发动进攻 , 西城弹指可破 。
就算书童不知道城中虚实 , 但在直面魏国军队的时候 , 也能够像诸葛亮一样从容?因此 , 只要司马懿盯着这两个书童看 , 绝对能够发现端倪 。这样一来 , 诸葛亮岂不是自作聪明?
其三 , 诸葛亮坐在城门之上 , 未免太危险 。司马懿生性多疑不假 , 可他只需要安排两个神射手前去攻击诸葛亮 , 诸葛亮还坐得住?
要知道汉末三国时期 , 和春秋战国时期可不一样 。先打招呼再打仗的方式 , 根本就行不通 。一旦司马懿偷袭得逞 , 那蜀国即便有埋伏又如何?无人指挥的情况下 , 魏国军队取胜的可能性一定更大 。
其四 , 试探性进攻 。当时司马懿知晓街亭之战的结果以后 , 分析出蜀国粮草供应出现问题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他知道蜀国军队必须回撤 , 否则自己耗都能够把他们耗死 , 所以才有了率领大军进攻西城的机会 。
而诸葛亮独坐城头之时 , 司马懿完全可以安排一万人试探性进攻 , 十三万人安营扎寨防止偷袭 , 另外一万人则当做斥候全部撒出去 。这样一来 , 即便蜀国真的有埋伏 , 自己也可以从容退走 。
要知道当时魏国国力本就强于蜀国 , 诸葛亮想要一口气吃掉十五万大军 , 太难太牵强 。
可司马懿却连试都不试一下 , 这也未免太假了 。难怪后人评说 , 如果不是给司马懿留面子 , 估计诸葛亮自己都要出城和司马懿说一句:“这局不算 , 下局再来 。”
看破不点破那么司马懿为什么看破一切以后 , 仍然选择撤走呢?这还要从马谡失街亭以及魏国内部政治局面两个方面说起 。
如前文所言 , 马谡失街亭以后 , 蜀国战线崩溃 。这个道理司马懿懂 , 魏国君臣也懂 。
因此 , 司马懿作为魏军前线统帅 , 必须要发动对诸葛亮的追击 。要不然他无法对曹睿交待 , 也无法对三军将士交待 。
从这一刻开始 ,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个不同阵营的顶级谋士 , 就已经开始准备为两国士兵君臣安排一出好戏 。
当司马懿来到西城城楼下 , 看到诸葛亮主动现身的那一刻 , 他就知道对方已经给自己准备好了退兵的理由 。
接下来只需要配合诸葛亮 , 主动表现出自己的性格“特点” , 蜀国危机就可以轻易解除 。
不过蜀国危机解除以后 , 司马懿也需要诸葛亮帮自己安排伏兵追击的家假象——悬羊击鼓 , 让双方能够各取所需 。
司马懿成功向曹睿证明自己判断的准确性 , 曹睿也深信魏国内部除去司马懿之外 , 一定没有人能够识破诸葛亮的诡计 。到时候十五万大军被消灭 , 诸葛亮挥师北进 , 魏国岌岌可危 。
只是身为臣子 , 司马懿为何会如此费尽心思讨好曹睿?除去之前提到的“飞鸟尽、良弓藏”之外 ,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曹操和曹丕对曹睿的影响 。
曹操怀疑司马懿 , 但他能够压制住司马懿 。因此 , 他对后人劝说多是可用、可大用 , 但不可让其掌权 。尽管身为司马懿的学生 , 但曹丕也十分认可曹操的观点 , 于是他又将这一认知交给曹睿 。
这样一来 , 司马懿深刻明白曹睿之所以重用自己 , 完全是自己还有用武之地 。一旦在西城击杀或者活捉诸葛亮 , 那自己对曹家也就没有了任何用处 。
到时候想要存活下来 , 君臣之间的斗争必不可少 。可曹睿年富力强 , 且还有无数曹操旧臣支持 , 自己纯粹是死路一条 。所以无论司马懿多么不甘 , 也不得不放走诸葛亮 。
当然 , 对于司马懿来说 , 其实杀不杀诸葛亮 , 都没有太大关系 。
诸葛亮军事方面胜过自己不假 , 但也绝不是碾压自己 。只要自己避而不战 , 让诸葛亮的诡计没有任何用武之处 , 那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曾经诸葛亮为了让司马懿主动出战 , 还专门送了妇人的衣服羞辱他 , 结果司马懿仅回复两个字“受之” , 搞得诸葛亮一点脾气也没有 。
司马懿的谋划事实上 , 小谋谋利、大谋谋国 。司马懿的谋划 , 也并不只是在空城计这一场较量之中 。
在他的计划里面 , 魏国才是自己最终的目的 。曹操能够压制自己 , 司马懿并不在意 。曹丕防备自己 , 司马懿同样也没有放在心上 。可到了曹睿这个时候 , 竟然想着找机会弄死自己 , 那司马懿真忍不了 。
天下大势依旧在曹睿一边 , 他只能继续忍耐机会 , 给自己塑造出和诸葛亮一样的贤相形象 。可等到诸葛亮去世以后 , 曹睿为何依旧没有找机会除掉司马懿呢?
这还要感谢当时独立在幽州地区的辽东太守公孙渊 。如果不是他的反叛 , 给了司马懿领兵出征的机会 , 或许司马懿早被幽禁起来 , 远离政治中心 。
原本幽州这个地方 , 天高皇帝远 , 一直都不怎么服从中原 。到了魏国建立以后 , 更是时叛时降 , 搞得魏明帝很是头大 。
当时辽水大涨 , 魏明帝派兵出征公孙渊受阻以后 , 此人十分得意 。无奈之下 , 曹睿只能再次请司马懿出山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 , 司马懿率领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余众 , 讨伐辽东 。
抵达目的地以后 , 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 , 在南线多竖旗帜 , 主力部队则悄悄渡过辽水 。等到公孙渊反应过来以后 , 已经无力回天 , 只能退回到襄平一带坚守 。
为了缓解压力 , 公孙渊还写信求助孙权 , 结果孙权出兵为其声援 , 没多久就被打回去 。仅仅过了几个月的时间 , 辽东便彻底回归魏国掌控 。
此后 , 虽然魏明帝仍然在找机会应对司马懿 , 但还未等他有所行动 , 身体就已经走到了尽头 。
到了这个时候 , 他只能希望司马懿能够如同外在表现一样 , 对魏国十分忠诚 , 否则三国之争 , 魏国很有可能会被其他两个国家覆灭 。
只可惜魏明帝没有想到 , 自己终究还是所托非人 , 司马懿隐藏一生 , 也终于开始展露獠牙 。
至公元249年 , 司马懿趁着魏国大将军曹爽陪同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扫墓之时 , 起兵政变成功并控制京都以后 , 将曹魏军权全部收入司马家族之中 。
更悲哀的是 , 曹爽远离京都 , 本有机会召兵反击 , 结果却被司马懿骗去投降 , 冤死狱中 。
如此老谋深算的一个人 , 在空城计中表现却那样“愚蠢” , 实在让人无法相信 。
结语战争只不过是政治较量的一种延续 , 一种方式 , 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
诸葛亮希望能够完成刘备的遗愿 , 光复汉室 。但他遇到坚守不出的司马懿 , 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
可如果司马懿主动出击 , 是否有机会击败诸葛亮呢?
在魏国主场作战以及魏国国力更加强悍的优势下 , 即便机会很小 , 也不代表没有 。
然而司马懿宁愿天下人看轻自己 , 也不愿意去冒险收获名声 , 就足以看出司马懿的理想 。
【司马懿识破空城计后为何撤军 三国演义空城计】因此 , 后人再次看待空城计的时候 , 也不妨真正站在司马懿的角度去看一看 , 倘若真的将诸葛亮弄死 , 自己是否还能完成对魏国的谋划 。将天下人皆当做棋子 , 这样的气魄又有多少人拥有?
- 十部顶级的历史类经典纪录片 中国十大必看历史纪录片
- 时柱劫财坐劫财怎么破 为什么劫财最怕在时柱
- 解酒最快的5个小妙招 一分钟解酒小妙招
- 七星瓢虫到底“益”在哪里 七星瓢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 身份证丢失了可以坐高铁或飞机吗 临时身份证可以坐飞机吗
- 为什么家中会有蜘蛛 为什么家里会有蜘蛛
- 为什么手机上网上不了 为什么手机上网上不了,改密码后才能上网
- 地暖分水器横着是开还是关
- 猫眼睛有白色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