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 , 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它也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综合性基础学科 。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归纳 , 供大家阅读参考 。

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文章插图

更多知识点相关内容推荐↓↓↓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数学圆知识点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归纳
风蚀地貌
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
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
①风蚀石窝 。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 。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
②风蚀蘑菇 。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 , 又称石蘑菇、风蘑菇 。
③雅丹地形 。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 。
雅丹是中国维吾尔语 , 意为陡峭的土丘 , 因中国新疆孔雀河下游雅丹地区发育最为典型而命名 。
其发育过程是:挟沙气流磨蚀地面 , 地面出现风蚀沟槽 。
磨蚀作用进一步发展 , 沟槽扩展为风蚀洼地;洼地之间的地面相对高起 , 成为风蚀土墩 。
④风蚀城堡 。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山丘 , 又称为风城 。
多见于岩性软硬不一(如砂岩与泥岩互层)的地层 , 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 。
⑤风蚀垅岗 。软硬互层的岩层中经风蚀形成的垅岗状细长形态 。一般发育在泥岩、粉砂岩和砂岩地区 。
⑥风蚀谷 。风蚀加宽加深冲沟所成的谷地 。
谷无一定的形状 。风蚀谷不断扩大 , 原始地不断缩小 , 最后仅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 , 即风蚀残丘 。
⑦风蚀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所形成椭圆形的成排分布的洼地 。
较深的风蚀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即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 , 如中国呼伦贝尔沙地中的乌兰湖等 。
河流地貌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 , 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 , 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 。
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 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
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 3 个部分 。
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 , 堆积作用逐渐增强 。河流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 , 有不同的类型 。
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 。
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 。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 , 纵坡降较大 , 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 , 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 , 多为顺直河型 。
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 , 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 , 河谷横断面为宽U或W形 , 河床纵剖面较平缓 , 常为一光滑曲线 , 比降较小 , 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 。
地貌类型中包括侵蚀与堆积地貌两类 , 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
【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 , 可以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分上叠与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 。
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研究 , 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 , 了解现在 , 预测河流发育的未来 。
冰川地貌
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
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 , 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
第四纪冰期 , 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 , 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 , 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
冰川是准塑性体 , 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 , 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 。
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 , 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 , 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
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 。
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 , 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 , 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 , 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 。
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 , 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 。
冰缘地貌
由寒冻风化和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
冰缘原意为冰川边缘地区 , 今一般指无冰川覆盖的气候严寒地区 , 范围相当于冻土分布区 , 部分季节冻土区也发育冰缘地貌 。
因而冰缘地貌又称冻土地貌 。
地表由于气温的年、日变化及相态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冻结和融化过程称冰缘作用 。
主要有冻胀作用、热融蠕流作用、热融作用、雪蚀作用、风力作用 。
冰缘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有:石海、石河 , 多边形土和石环 , 冰丘和冰锥 , 热融地貌、雪蚀洼地 。
冰川地貌组合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 从冰川中心到外围由侵蚀地貌过渡到堆积地貌 。
山岳冰川地貌按海拔高度可分为:
雪线以上为冰斗、角峰、刃脊分布的冰川冰缘作用带;雪线以下至终碛垄为冰川侵蚀- 堆积地貌交错带 ;最下部为终碛垄、冰川槽谷和冰水平原地带 。
湖泊地貌
由湖水作用(包括湖浪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
湖浪是风力在湖泊表面引起水质点振动的现象 。湖浪可以改造河流携带的、湖岸边坡被剥蚀下来的物质 , 在岸边形成湖泊滨岸地貌 。
湖浪冲击边岸 , 形成的激浪流拍击湖岸 , 形成了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湖蚀地貌 , 如湖蚀崖、湖蚀穴、湖蚀阶地等 。
湖积地貌有:湖积阶地、湖积平原、湖积沙坝等 。
入湖河流所携带的物质 , 在湖口地区可形成湖滨三角洲 。
由于风、气压、山崩、滑坡、地震等可以引起湖水位围绕一定位置发生有节奏垂直升降变化的定振波 , 从而形成水下崩塌、滑坡、浊流谷地、浊流扇等 。
当湖泊不断填充淤塞 , 湖水变浅 , 逐渐向沼泽方向演化形成沼泽 。
构造地貌
由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地貌 。包括地质时期的构造和新第三纪以来形成的新构造 。
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有:板块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构造地貌、熔岩构造地貌和岩石构造地貌 。
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构造受外力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地貌 。如背斜山、背斜谷;向斜山、向斜谷;断层崖、断层线崖等 。
由新构造运动形成的褶曲、断层等遗迹 , 称为新构造 。新构造运动可以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
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地貌 , 如上升的山地、丘陵、台地;下降的平原、盆地;间歇上升的阶地等 。
大范围的地壳水平运动使地壳产生挤压或拉张 , 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大陆褶皱山系高原、大陆裂谷、断陷盆地;大陆边缘的岛弧、海沟、大陆波;洋底中脊、火山等地貌类型 。
怎么学好地理
掌握地理知识点
我们要记知识点 , 我们办要把自然地理知识点掌握好 , 特别是有关公转自传 , 地球的时间差问题 , 这在高考时一般在选择题上出现一般是12分 , 而且不好做 , 我们解决方法是把课本上那个地球自转的地图好好掌握 。不光是地理这门学科 , 还有别的学科 , 知识点都是很重要的 , 只有打好基础 , 以后的路才会越走越踏实 。
不懂就问
不懂就问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 , 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它需要任课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努力 , 它有助于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 特别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大家可千万不可因为问了不懂而气馁 , 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
做地理笔记
我们不要小看地理笔记 , 地理笔记是很重要的 , 我们一定要记笔记 , 我们不用都记笔记只要把经常考的知识点记下就行了 , 然后好好总结 , 看看都容易考什么 , 看看是哪方面的考的多些 , 我们就把重点放在哪方面 , 可不要没有终点的复习 , 这点是在高三复习时禁忌的 , 因为那样太浪费时间了 , 而且记住易忘 , 效果不佳 , 所以记笔记是很有技巧的 。
学习地理的方法
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 , 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 。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 , 要经常翻阅 , 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 。精读课文、常看深思 , 抓住要点 , 记下问题 , 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 , 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
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 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 , 通过分析地图 , 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 , 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 , 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 , 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 。对于世界地理而言 , 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
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 。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 , 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 。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 , 锻炼我们的才智 。
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 , 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 , 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 , 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 , 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


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