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什么意思

哲学是什么意思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
拓展资料:

哲学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同时,在著名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哲学处于该模型的顶端,汇聚并指导了具体科学,与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首先,你要明白哲学是一门学术学说,一般人很难理解哲学,其实简单的来说哲学就是讲关于社会生活,关于对世界认识的一门学说 。它是对自然界,对社会生活,研究万物起源发展的过程 。万物皆能够以哲学的方式研究,哲学也是一门抽象学说 。
认识了哲学,我们要了解一下哲学的起源 。哲学源自于希腊语φιλοσοφα(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 。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philein指爱和追求,sophia指智慧 。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 。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
关于哲学,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哲学思想也会有所差异 。
知道了哲学的起源,我们还需要知道哲学到底研究了什么问题,社会中有什么哲学体系 。
哲学是什么?”许多人都这样问过 。但这并不是一种好的问法 。1955年,海德格尔曾在一次会议上把这种问法改换为“What is it to ask——What this thing, philosophy,is” 。于是意思变成了“什么是这个什么(whatness)——我们称之为哲学的东西?” 。为什么要这样改换一下?因为在西语中,要回答“哲学是什么?”(what is philosophy?)这样的问题,总涉及到语言的主谓结构(主词到底是“哲学”还是“什么”),主体与属性的关系这类复杂问题 。
这里的“是”字,看起来把主词与谓词等同起来,给人一种“个体性即普遍性”的感觉,如“人是动物”,“苹果是水果”;但我们又知道并不只有人是动物,水果也不仅仅只有苹果 。
【哲学是什么意思】所以黑格尔在讲到判断时说,第一,我们常常不能把“有”与“是”区分开来(还有“在”,这纯粹与西语中对“to be”的理解有关);第二,我们又以为谓词是我们从“外面”强加给主词的一种属性,不知道属性只是主词在自身发展中所显示出来的一种规定性 。而规定性应该是很多的,如“人是两腿直立无毛、会劳动会说话的动物”,“苹果是红的、甜的、好吃的水果”等等 。这些潜在的特殊性是说不完的 。
所以当我们问任何一个概念(哲学、艺术、人、上帝)是什么时,都不在于我们把多少谓词加给这个概念,而在于这个概念自身所逐渐展示出来的规定性 。我们古代的哲人,实际上就是通过他们的思维活动,展示出了某种西方哲人们所未曾看到过的规定性 。
“哲学”是什么意思?“哲学”是指"以辩证方式,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是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方式 。哲学可以看作一种尺度 。这种尺度的作用在于,从理性存在物本身出发,去寻找理性的本质(本源)以及自存与世界其他存在物的关系 。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 。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中国哲学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 。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
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但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
哲学是什么意思?哲学是一门特殊的学问,是与通常局限于某种具体对象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学问 。在汉语中,“哲”是聪明的意思,在希腊文中则意味着爱智慧,所以,按照字义解释,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 。然而,这并不足以表明哲学的实质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 。因此,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
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同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是有所不同的 。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
人类从其诞生时开始,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时刻都需要同周围的现实世界打交道 。为了获得生存所必需的衣、食、住等物质资料,就必须进行变革自然界的生产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仅要认识周围的自然界,也要逐渐地积累对自己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在实践中人们就是凭借这些认识向自然界索取人类所需要的一切的 。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开始,人们只是对个别的具体事物有所认识,久而久之,这种认识逐渐丰富并联贯起来,就形成了对诸如人类同周围世界的关系,包括世界的本质、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等等问题的看法,这些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就是世界观 。但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一般是不系统的,缺乏理论的论证和严密的逻辑性 。哲学则是将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和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所以,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自发的,而是要通过自觉的学习和训练才能掌握的 。
当人们形成了一定世界观之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 。从而世界观也就成为指导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原则,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方法论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也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
人们的世界观并不都是一样的 。因为:第一,在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由于实践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致使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也有的所不同 。第二,由于人们的经济地位、根本利益和在社会生活中分工的不同,使得各自对社会发展、人生追求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因而他们的世界观也会有明显的区别 。特别是在阶级社会中,不仅不同阶级有不同的的世界观,即使同一阶级内部的不同阶层,同一阶级的不同发展时期,其世界观也会呈现出差别性 。所以,作为理论形态世界观的哲学,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阶级之间,其内容和形态也有许多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只是一定阶级的世界观的理论表现,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该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哲学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只能在社会分裂为对立的阶级,从而一部分人得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条件下才能产生 。因此,哲学从其产生的那天起,就深深地打上了剥削阶级的烙印,为剥削阶级所垄断并且为他们服务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才意味着劳动人民真正有了自己的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