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是什么?农历 [nóng lì]
中国传统历法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3个义项
展开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 。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1][2]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 。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 。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由计算决定 。
农历是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 。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于是便通过“置闰法”进行调整使阴历月相总天数与阳历回归年总天数相适应 。[1][2]
中文名
农历
外文名
Lunar Calendar
别称
华历、夏历、汉历
性质
阴阳历
特点
历月为朔望月,平均历年为回归年
使用地区
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等地
起源时代
古代
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
历法简介
基础历法
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依历年、历月分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 。总看历法分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历 。农历,其基础历法规则经历多代逐渐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农历是在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2]
阴历是月亮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 。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 。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 。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 。阴历只管朔望月,不管回归年,所以和一年四季无关 。
阳历就是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
历法是计量什么的?日 。

文章插图
【历法是计量比什么更长的时间间隔的法则】历法是计量比日更长的时间间隔的法则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 。
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 。我国普遍存在的对历法的两种称谓,公历,农历 。
扩展资料:
历法原理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独立的 。
根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 。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 。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 。
历法是计量比什么时间更长的方法?历法是计量比日更长的时间间隔的法则 。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发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于是人们产生了“日”这个时间概念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叫一日,也叫一天 。如果用日来计算更长的时间间隔,那么就会出现很大的数字,所以就有必要建立起计量更长时间间隔的单位 。
扩展资料:
所谓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历法改革史 。时间长河是无限的,只有确定每一日在其中的确切位置,我们才能记录历史、安排生活 。日常使用的日历,对每一天的“日期”都有极为详细的规定,这实际上就是历法在生活中最直观的表达形式 。
-历法
历法是计量比什么更长时间日 。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历法是计量比日更长时间的一种方式,它是人类社会为了记录和管理时间而创造的一种体系 。历法一般以一定的周期(如天、月、季、年等)为基础,将时间分割成不同的单位,以方便人们进行时间的计量和管理 。
- 我栽的秋葵有两个星期了被狗狗搞断了能活吗- 秋葵第二年还可以活吗
- 2022年立秋是哪一天?
- 2022全国草业科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 浙江省和江苏省哪个省比较好? 江苏厉害还是浙江厉害
- 二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
- 阮小二的主要事迹
- 北京西站到孝感火车票多少钱一张 北京西站到孝感火车票多少钱一张票
- 京东快递怎么计算费用
- 高级会计考试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