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丘之貉怎么读

为什么要读一丘之貉 hé,不读一丘之貉háo?一丘之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yī qiū zhī hé,意思是同一山丘上的貉 。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 。
因为貉hé是一种像狐狸的野兽,所以读hé 。
貉[ hé ]
1.也叫狗獾 。哺乳动物 。外形像狐,但体较胖,尾较短 。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 。

2.古又同“貊(mò)” 。

[ háo ]
同“貉(hé)” 。用于“貉子”“貉绒” 。
貉怎么读读作:h 。一丘之貉的意思是同一山丘上的貉 。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 。成语出自《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翻译为:就像我国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结果国亡了 。

扩展资料
貉是犬科非常古老的物种,被认为是类似犬科祖先的物种 。体型短而肥壮介于浣熊和狗之间,小于犬、狐 。体色乌棕 。吻部白色;四肢短呈黑色;尾巴粗短 。脸部有一块黑色的海盗似的面罩 。

栖息于阔叶林中开阔、接近水源的地方或开阔草甸、茂密的灌丛带和芦苇地;很少见于高山的茂密森林 。夜行性,沿着河岸、湖边以及海边觅食,食谱广泛,取食范围从鸟类、小型哺乳动物直至水果 。以成对或临时式的家族群体被发现 。与大多数的犬科成员不同,它比较善于爬树 。

貉生活在平原、丘陵及部分山地,兼跨越亚寒带到亚热带地区,栖河谷、草原和靠近河川、溪流、湖泊附近的丛林中,穴居,洞穴多数是露天的,常利用其他动物的废弃旧洞,或营巢于石隙、树洞里 。
一丘之貉是什么意思一丘之貉比喻彼此一样,没有什么差别 。今用作贬义,比喻都是一样的坏人 。

一丘之貉怎么读

文章插图
一丘之貉(拼音:yī qiū zhī hé)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 。
一丘之貉指彼此为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一样都是坏人,没有差别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
【一丘之貉怎么读】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一丘之貉” 。 
成语故事:
汉朝时有一个名叫杨恽的人,有着非常显赫的出身 。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官拜丞相的杨敞,母亲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千金 。在这样的书香门第下,杨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饱读诗书,学问渊博 。
汉宣帝即位后,杨恽知道了大将霍光谋反的消息,最先向汉宣帝报告,所以,事后被汉宣帝提拔为平通侯,从此在朝廷里崭露头角 。 
当时,朝廷上下都弥漫着一股贿赂、奢靡的风气,朝臣只贪图荣华富贵,追逐权势地位,对国家政事和百姓疾苦,一点都不关心,就知道吃喝玩乐 。杨恽作中山郎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这些弊病 。由于少年得志,又有功劳在身,所以杨恽逐渐变得骄傲自满,与傅长乐(长乐是宣帝非常信任的故友)发生了一场非常不愉快的争执 。
有一次,杨恽听闻匈奴的领袖单于被人杀了,便说:“遇到这样一个不好的君王,他的大臣给他拟好治国的策略而不用,才导致自己白白送了命,就像秦朝时的君王一样,专门信任小人,杀害忠贞的大臣,终于亡了国 。
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 。从古到今的君王,就像在同一山丘生长的貉兽一样,毫无差别,专门信任小人,容纳不了忠臣 。”
杨恽这番“古与今,如一丘之貉”的话传到皇帝耳朵后不久,他便被免职查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