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的具体意思戏曲角色名称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 。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是:“生、旦、净、丑”是用“反喻”取名的,这其实是个很老的传说,早在杂剧、传奇流行的时代就有了 。不过,就在此说正盛时已指出其谬 。如明代文学家祝枝山的《猬谈》中说:“生、净、旦、末等名,有谓反其事而称,又或托之唐庄宗,皆谬云也 。生即男子,旦曰装旦色,净曰净儿,末曰末泥,孤乃官人,即其土音,何义理之有?”这就明明白白地否定了戏曲角色“反喻”的说法 。
先说“生” 。祝枝山说:“生即男子 。”说得简单,却合情合理 。先生、后生、儒生以及张生、李生等等,其中“生”的本来含义不都是对男性的称谓吗?有人可能觉得这太简单、普通了,硬要去考证其中的奥秘,结果就生发出一些牵强附会的说法 。
再说“旦” 。人们常想弄明白为什么舞台上的女性要称“旦”?戏剧史家周贻白认为,“旦”字系由“姐”字演变而来 。顺序是先有“姐”,由“姐”讹为“妲”(宋杂剧中有《老孤遣妲》、《双卖妲》、《褴哮店休妲》,“妲”皆“姐”之讹),再由“妲”简笔为“旦”(金元院本中有《旦判孤》、《酸孤旦》,原来的《老孤遣妲》成了《老孤遣旦》)(见周贻白《中国戏曲论集》) 。“姐”历来是对女性的称谓,既然“旦”即“姐”之讹,那么“旦角”专演女性也就很好理解了 。
再说“净” 。元人柯丹丘认为“净”即“靓”之讹 。他解释说:“傅粉墨献笑供诌者,粉白黛绿,古谓之靓装,今俗讹为净 。”“净”用脸谱,确是粉白黛绿,符合“靓”的含义,柯丹丘的说法是可靠的 。
说到“丑”,其实不用解释,无非是相对于“俊”来说的 。人们不是常说“丑扮”、“俊扮”吗?“丑角”扮演的人物虽不全是坏人,但大都须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其形象毕竟是丑的 。
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 。
1.生 行 简称“生”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
2.旦 行 简称“旦”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
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
3.净 行 简称“净”,亦叫花脸 。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 。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
4.末 行 简称“末” 。该行当多为中年以上的男性 。实际末行专司引戏职能,如打头出场者,反其义而称为“末”的 。
5.丑 行 简称“丑”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
京剧里的生、旦、净、末、丑各代表什么?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 。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 。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 。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 。娃娃生:剧中的儿童角色等几大类 。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
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角色 。旦行分为青衣(正旦):端庄娴雅的女子 。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 。武旦:扮演精通武艺的角色 。老旦:老年妇女 。彩旦:滑稽诙谐的喜剧性人物 。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于一炉的全才演员等称为花衫 。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 。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净行可分为铜锤花脸(正净):庄严凝重的忠臣良将 。架子花脸(副净):绿林草莽英雄或权臣奸相等 。武净:悍战将或神话中的灵仙妖怪等 。二花脸:扮演一些穷凶极恶之徒 。
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 。包括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 。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 。
生旦净末丑分别指什么京剧里的五种角色
生:丑角以外男性,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
旦:丑角以外女性,又分老旦、花旦、青衣、刀马旦等 。
净:花脸,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
末:即中年男子角色,后来已同化于生,不再详分“生、旦、净、末、丑”而统称“生、旦、净、丑”了 。
丑:丑角 。

文章插图
京剧,
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1] 。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京剧生旦净末丑介绍】社会人文 - 曲艺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每个行当又有苦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
谁能解释"生旦净末丑外小贴杂夫 "各个行当的含义?京剧常识行当的划分由来已久,大约在七八百年以前,元人杂剧时代,就划分出来很多行当.当时,这些行当的名词
叫作脚色,大致分成末、旦、净三大类.末又分为正末、外末、冲末,旦又分为正旦、外旦、搽旦,净又分为净与副净.其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是正末和正旦.当时这些行当(脚色)的划分还不如现在的科学、细密,各种行当的涵意和表现形态,也和现在舞台上的行当,有很大的区别.等到明末清初,昆曲盛行的时候,行当的划分就日益细密精确,已经划分为12种脚色(行当),被称为江湖十二脚色:老生、正生(相当于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相当于闺门旦)、贴旦、老旦、大面(相当于净)、二面(相当于副净)、三面(相当于丑)、杂.这些脚色在艺术上都有独特的创造.不过对于京剧划分行当影响最大的,应该说是汉剧.汉剧共分为10种行当: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这十种行当所扮演角色的内容,大概是这样:末是主要的男性角色,就是京剧里边的生行;净与京剧里的净是一样的,指的是花脸;旦就是京剧里的旦,指的是女角色;贴,是贴旦的简称,京剧在早期划分行当,也包括贴旦在内,指的是比较次要的旦行角色,俗称二旦,例如现在京剧《红娘》里扮演莺莺小姐的,就是贴旦.夫,扮演车夫、轿夫、马童、衙役一类角色.总的说来,汉剧的这十种行当,划分得比较细致,为京剧划分行当,打下了基础.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似乎比较简化精练,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这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唯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当和元杂剧一样,还是末,而不是生.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了.
另外
由于京剧中行当划分细致
不能一一说明
大体来讲生行、净行、丑行基本是只男性,净是指大花脸,丑是指小花脸.旦行是指女性
我在下面贴一个网址
那里有比较详细的行当介绍
京剧的生旦净末丑分别指什么生旦净末丑是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 。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末都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
- 汶川4.8级地震属512地震余震,地震的余震是否有“有效期”这一说法? 汶川居民淡定吃烧烤
- 鬼灭之刃花街战是第几集 鬼灭之刃花街篇剧场版
- 身份证号码怎么提取年龄
- 妻中蜜3动漫
- 如何借到大额贷款
- 许家印有几个孩子
- 帮你借贷款靠谱吗
- 怎么生成电子印章
- 开头的火车是什么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