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与康德的区别

康德伦理学中最著名的当属“绝对命令” , 其语言结构是“应该” , 即不含功利心理 , 仅仅由于道德上应该如此而做出行动 , 康德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道德 。

尼采与康德的区别

文章插图
【尼采与康德的区别】尼采则创造性地对康德的“应该”做出了批评 , 认为这抑制了权力意志的发挥 , 使人在道德上变成了负重的牲口 。尼采为此提出了重估一切价值的口号 , 即他独有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把“应该(你应)”变成“我要” 。也就是说 , 人不是在受到来自道德领域“绝对命令”的驱使才去行动 , 而是完全凭借自主的意志去行动的 。尼采认为 , 贵族(尼采哲学的术语 , 区别于另一术语:奴隶)和超人都是以自己的意志来制定道德规则的 , 而不是像康德伦理学所说的那样被动遵守某一道德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