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啥意思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重阳节是什么意思【重阳节是啥意思什么节日】

重阳节是啥意思什么节日

文章插图


重阳节寓意:一元肇始,长久长寿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 。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 。《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重九节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所以重阳节又叫重九节 。

菊花节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重阳赏菊之风盛行,所以重阳节又叫菊花节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

登高节

因为重阳节最重要的风俗活动之一就是登高,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重阳为什么要登高呢一种说法是因为重阳节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气 。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在《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

茱萸节

重阳节也登高佩茱萸、佩茱萸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茱萸节”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而茱萸被人们称为“辟邪翁”,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

女儿节

重阳节又叫“女儿节”,明朝末期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每到重阳,“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或不得迎,母则诟,女则怨,小妹则泣,望其姊姨,亦曰女儿节” 。在这天出嫁的女子,娘家必赠送重阳旗与时鲜盒,称为送“重阳节盒” 。而已经婚嫁的女子,每逢重阳节都要回娘家团聚,实质上“女儿家”也是让妇女休息的意思 。

老人节

在民俗观念中,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所以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说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

过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群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脍炙人口 。而现阶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赋予了文化色彩浓郁的重阳节更多更沉重的现实意义 。不管怎么说,重阳节只有一天,就像廖主任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时间里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从风气上加以影响,从观念上加以调整,这才是重阳节真正的意义 。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 。是农历九月九日 。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个吉利日子,应该举行活动来庆贺,由此逐渐演变成了节日 。
“重阳”名称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 。屈原在《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期,据曹王《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 。魏晋时期,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醒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那时候在重阳节,人们就要赏菊、饮酒了 。到唐朝,重阳节成为了正式节日,并且普及开来,无论王公贵族,还是民间百姓,都会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 。到了清代,这种风俗依旧盛行 。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
重阳节是什么节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

在《易经》里面“六”是阴数,“九”是阳数,重阳节在农历的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

古人觉得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

九九重阳节又叫什么节

九九重阳节又叫: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菊花节、茱萸节、老人节、登高节、敬老节、女儿节等多种说法 。

目前官方认证的是老人节,从2013年开始,重阳节就成为了国家法定的老人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

九九重阳节吃什么

1、饮菊花酒

古代的菊花酒十分讲究,人们会在头一年重阳节时为第二年重阳节酿制 。

在农历的九月初九,人们采下刚开的甘菊和新鲜竹叶,掺在酿酒用的糯米里,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来年九月九日饮用 。

人们认为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 。

2、羊肉面

重阳节吃羊肉面主要是讨一个好兆头,“羊”与“阳”谐音,应了重阳之典 。

重阳节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

3、重阳糕

重阳节有登高的传统,登高以避灾,取的是“糕”与“高”谐音,所以重阳节吃重阳糕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 。

重阳吃重阳糕始于西汉,当时称为“蓬饵”,亦即黍糕 。到宋代,重阳节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一直流传至今 。

九九重阳节的诗词

1、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

2、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

3、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

4、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