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为什么叫八大山人

为什么叫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其实是一个人,并不是八个人,这个人就是朱耷,朱耷的号叫做八大山人 。

朱耷为什么叫八大山人

文章插图
八大山人,俗姓朱,本名朱统,后名耷 。为明江西弋阳荣庄王朱奠壏九世孙 。
朱耷通常将“八大山人”几个字连在一起写,“八大”连起来就像是“哭”字,“山人”连起来就像“笑”,这样的哭笑不得,他一个皇室子弟一下子过这样的生活,对于生活正是苦笑不得,也表示了朱耷对于朱家江山的痛惜 。
扩展资料:

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 。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 。
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 。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 。
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 。用他自己的话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
朱耷六十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作画,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
朱耷晚年常住在南昌城内北竺寺、普贤寺等地 。当时诗人叶丹曾作《八大山人》诗一首,描写他在这里的生活情况,“一室寤歌处,萧萧满席尘,蓬蒿丛户暗,诗画入禅真,遗世逃名志,残山剩水身,青门旧业在,零落种瓜人 。”
八大长于水墨写意,为其划时代的人物 。在水墨写意画中,又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之别,八大则两者兼而善之 。
朱耷的画作在东方尤其在日本备受推崇,并在世界画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如:《孔雀竹石图》《孤禽图》《眠鸭图》《猫石杂卉图》,以及《荷塘戏禽图卷》、《河上花并题图卷》、《鱼鸭图卷》、《莲花鱼乐图卷》、《杂花图卷》《杨柳浴禽图轴》、《芙蓉芦雁图轴》 。
《大石游鱼图轴》、《双鹰图轴》、《古梅图轴》、《墨松图轴》、《秋荷图轴》、《芭蕉竹石图轴》、《椿鹿图轴》、《快雪时晴图轴》、《幽溪泛舟图轴》、《四帧绢本浅绛山水大屏》等,许多条幅,册页中的花鸟鱼鸭,山水树石等 。
书法方面有《临兰亭序轴》、《临“临河叙”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诗书轴册等,都在国内外的博物馆、院中珍藏 。朱耷的书画有少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已不复得见 。
参考资料:-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的名号由何而来,八大山人指的是谁?很多人都听说过“八大山人”这个名字,但是大多时候都是和书画相关 。的确,八大山人是中国古代比较有名的一位书画家,但是,他有另外一个身份却鲜为人知——他是大明王朝宁献王朱权的后裔 。八大山人的本名叫朱耷,1626年生于宁献王的属地,今天的江西南昌 。朱耷自幼居住在王府院内,过着衣食无忧的王公生活 。理所当然,在王候家成长的朱耷也读了不少的书,在名师的教导之下,他八岁就能做诗,十一岁的时候就能作画,同时,他的小楷写的也非常工整 。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明朝就此覆灭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当明朝这棵大树倒下之后,作为朱氏王族的后裔,朱耷自然也结束了他王侯生活,成为了一介平民 。但是,作为王族的后裔,朱耷并不能轻易地过上普通老百姓的和活,为了躲避清朝的清算,他浪迹天涯,隐姓埋名,先后给自己起了多人化名,其中有:个山、人屋和我们熟知的八大山人 。
在朱耷所有使用过的名号中,其中“八大山人”这个名号最有人们所熟知,这个名号是他在新建,奉新等地的八座大山中隐居时给自己起的一个名号 。古人在作画落款署名的时候,都是竖着来写,当“八大”和“山人”这四个字竖着紧凑地写在一起的时候,即形似“哭”,又形似“笑”,表达了朱耷内心的哭笑不得之情 。
作为明朝王族的后裔,八大山人朱耷对自己的身份认同感特别的浓厚,他虽然没有能力去组织武装“反清复明”,但是他的一生却都在用自己手中之笔去表达他的国破家亡之痛 。久而久之,八大山人将他自己内心的悲愤和凄凉凝练在了自己的作品之中,他的作品笔墨极其菁萃,以“墨点无多泪点多”著称,这和他的遭遇和心镜都有很大的关系 。
对于满清,八大山人有着极其强烈的民族仇恨,他不愿意做大清朝的子民,于是,他遁入空门,隐居山林,为僧为道 。对于宗教,那只是八大山人借以生存的一个外壳,他一生对宗教并无建树,但是借助这个外壳,他却能够静下心来,寄情于书画,寄托哀思,发泄情感 。
八大山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艺术造诣来源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受 。正是这种独特的经历,才形成了他独有的书画特色 。
朱耷为什么叫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其实是一个人,并不是八个人,这个人就是朱耷,朱耷的号叫做八大山人 。
八大山人,俗姓朱,本名朱统,后名耷 。为明江西弋阳荣庄王朱奠壏九世孙 。
朱耷通常将“八大山人”几个字连在一起写,“八大”连起来就像是“哭”字,“山人”连起来就像“笑”,这样的哭笑不得,他一个皇室子弟一下子过这样的生活,对于生活正是苦笑不得,也表示了朱耷对于朱家江山的痛惜 。


扩展资料:八大山人有一首题画诗说:“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这第一句“墨点无多泪点多”,夫子自道,最言简意赅地说出了他绘画艺术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着他所提示的这条线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赏这位画家的伟大艺术作品 。
八大山人长于水墨写意,为其划时代的人物 。在水墨写意画中,又有专擅山水和专擅花鸟之别,八大山人则两者兼而善之 。他的山水画,近师董其昌,远法董源、巨然、郭熙、米芾、黄公望、倪瓒诸家 。
例如康熙四十一年所作《书画册》(上海博物馆藏)共画了六幅山水小品,就可以看出深受董其昌的影响,其远笔的圆润则有着董、巨和黄公望的遗踪,墨法参照了米氏云山,而某些树石的组合形式,显然取自倪瓒 。但是,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却又强烈地感觉到朱耷的个性,上述那些古人的法则,不过是他随手拈来为自己服务的 。
那些山、石、树、草,以及茅亭、房舍等,逸笔草草,看似漫不经心,随手拾掇,而干湿浓淡、疏密虚实、远近高低,笔笔无出法度之外,意境全在法度之中 。
-朱耷
明朝的朱耷,为何要称呼自己为“八大山人”?朱耷这个名字可以拆成四个字,分别是“牛、八、大、耳”四个字,其中的“牛耳”两个字,我们知道古时候用什么来形容“掌权”呢,对,就是用“执牛耳”来形容,叫做“执天下之牛耳” 。
【朱耷为什么叫八大山人】那现在,大明灭亡了,朱耷也成了一个要跑路的人,没有荣华富贵、也没有权力了,所以他就把名字里面的“牛耳”两个字给丢掉,剩下来的两个字就是“八大”,朱耷跑路跑到哪里去呢?跑到山里去,当和尚,就叫“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