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高的山峰中国最有名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
【中国最高的山峰】

文章插图
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中尼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 海拔8848米 , 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 。珠穆朗玛峰不仅是中国最高的山峰 , 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 。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山顶终年冰雪覆盖 , 冰川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 ,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 , 而且气势磅礴 。
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 , 群峰林立 , 山峦叠嶂 。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 , 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516米 , 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 , 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 , 世界第五高峰) 。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 , 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 。
在这些巨峰的外围 , 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海拔8585米 , 尼泊尔和印度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 。形成了群峰来朝 , 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
中国最高的山峰中国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
珠穆朗玛峰有两个高度:登山者登上的是总体高度 , 尼泊尔等使用登山者采用的雪盖高(总高)8848米(29029英尺) , 200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测量的岩面高(裸高即地质高度)为8844.43米 , 2010年起承认两种高度的测量数据 。
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 , “朗玛”是第三的意思 。因为在珠穆朗玛峰的附近还有四座山峰 , 珠峰位居第三 , 所以被称为珠穆朗玛峰 。
世界上第二高峰:
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 , 高度仅次于珠穆朗玛峰 , 但其攀登难度远远高于珠穆朗玛峰 , 乔戈里峰被称为野蛮巨峰 , 其一直以攀登死亡率超过27%的概率高居登山榜首 。
世界上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Kangchengjunga) , 又叫“金城章嘉峰”、“康章忠格峰” 。海拔8586米 , 位于喜玛拉雅山脉中段尼泊尔和印度边界处 。
世界上第四高峰:洛子峰 , 英文名Lhotse , 海拔8516米 , 为世界第四高峰 。洛子峰意为“南面的山峰” , 就因为它地处珠穆朗玛峰以南3公里处 , 两峰之间隔着一条山坳 , 即通常所说的“南坳” 。北方是章子峰 。
中国最高的山峰是什么?中国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 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
喜马拉雅山脉 (梵语:hima alaya , 意为雪域) , 藏语意为“雪的故乡” 。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 , 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 , 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7350米 。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 , 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 , 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 , 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 , 全长2450km , 宽200~350km 。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又名圣母峰 , 藏语名:Qomolangma) , 是藏语第三女神的意思 , 海拔高达8844.43米 。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 , 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
地理位置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 。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 , 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 , 其主要部分在搭没渣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 。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 , 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 , 全长2450千米 , 宽200~350千米 。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 , 珠穆朗玛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
形成历史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 , 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 , 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
据地质考察证实 , 早在20亿年前 , 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 , 称古地中海 , 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 , 一直持续到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 , 那时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 , 总的趋势是连续察亏下降 , 在下降过程中 , 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米的海相沉积岩层 。到早第三纪末期 , 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 , 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 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 , 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经地质考察证明 , 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 , 仅在第四纪冰期之后 , 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 。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
喜马拉雅山脉是从阿尔卑斯山脉到东南亚山脉这一连串欧亚大陆山脉的组成部分 , 所有这些山脉都是在过去6500万年间由造知悄成地壳巨大隆起的环球板块构造力形成的 。
大约18000万年以前 , 在侏罗纪 , 一条深深的地槽——特提斯洋与整个欧亚大陆的南缘交界 , 古老的贡德瓦纳超级大陆开始解体 。贡德瓦纳的碎块之一、形成印度次大陆的岩石圈板块 , 在随后的13000万年间向北运动 , 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逐渐将特提斯地槽局限于自身与欧亚板块之间的巨钳之内 。
在其次的3000万年间 , 由于特提斯洋海底被向前猛冲的印-澳板块推动起来 , 它的较浅部分逐渐干涸;形成西藏高原 。在高原的南缘 , 边际山脉(外喜马拉雅山脉)成为这一地区的首要分水岭并升高到足以成为气候屏障 。
中国地处欧亚板块东南部 , 为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所夹峙 。自早第三纪以来 , 各个板块相互碰撞 , 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发生重要影响 。自始新世以来 , 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 , 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 , 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 , 形成喜马拉雅山地 , 这次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喜马拉雅运动分早、晚两期 , 早喜马拉雅运动 , 印度洋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 。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陆 , 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 。与此同时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 , 海盆下沉 , 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 。
尤其重要的是发生于上新世-更新世的晚喜马拉雅运动 。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 , 发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升降运动 , 中国地势出现了大规模的高低分异 。差异运动的强度自东向西由弱变强 。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 , 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洋板块 , 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 , 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 。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印度洋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力 , 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塔里木、中朝、扬子)的抵抗 , 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 , 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 , 引起地壳的重叠 , 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和深层及表层构造运动的激化 , 导致地壳急剧加厚 , 促使地表大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 , 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 , 构成中国地形的第一级阶梯 。
地貌特征
喜马拉雅山脉最典型的特征是扶摇直上的高度 , 一侧陡峭参差不齐 的山峰 , 令人惊叹不止的山谷和高山冰川 , 被侵蚀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 , 深不可测的河流峡谷 , 复杂的地质构造 , 表现出动植物和气候不同生态联系的系列海拔带(或区) 。从南面看 , 喜马拉雅山脉就像是一弯硕大的新月 , 主光轴超出雪线之上 , 雪原、高山冰川和雪崩全都向低谷冰川供水 , 后者从而成为大多数喜马拉雅山脉河流的源头 。不过 , 喜马拉雅山脉的大部却在雪线之下 。创造了这一山脉的造山作用依然活跃 , 并有水流侵蚀和大规模的山崩 。
喜马拉雅山脉可以分为4条平行的纵向的不同宽度的山带 , 每条山带都具鲜明的地形特征和自己的地质史 。它们从南至北被命名为外或亚喜马拉雅山脉;小或低喜马拉雅山脉;大或高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特提斯或西藏喜马拉雅山脉 。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 , 南北宽约200~300千米 , 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 , 呈向南凸出的弧形 , 在中国和尼泊尔境内是它的主干部分 。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 , 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 , 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0座(截止1997年 , 全世界8000米以上高峰仅14座) , 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43米 , 为世界第一高峰 。
地质结构
喜马拉雅山脉在地势结构上并不对称 , 北坡平缓 , 南坡陡峻 。在北坡山麓地带 , 是中国青藏高原湖盆带 , 湖滨牧草丰美 , 是良好的牧场 。流向印度洋的大河 , 几乎都发源于北坡 , 切穿大喜马拉雅山脉 , 形成3000—4000米深的大峡谷 , 河水奔流 , 势如飞瀑 , 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 。喜马拉雅山连绵成群的高峰挡住了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 。因此 , 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 , 植被茂盛 , 而北坡的雨量较少 , 植被稀疏 , 形成鲜明的对比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 , 高山地区的自然景象也不断变化 , 形成明显的垂直自然带 。
冰塔分布
在喜马拉雅中段北坡 , 山谷冰川上有世界上最雄伟壮丽、形态多姿的冰塔林 。冰塔高度为数米至30多米不等 , 其形貌如丘陵和金字塔 。有的冰塔表面有密集的浅圆形消融坑 , 晶莹闪耀 , 有的冰塔间有星罗棋布的冰湖 , 十分奇妙 。有的冰塔内部有河道 , 在这些冰融水的长期作用下 , 又形成了冰桥和水晶宫殿般的冰洞、冰帘、冰钟乳石、冰柱和冰笋等 , 鬼斧神工 , 好似天然形成的冰雕群 。[15-16]
形成冰塔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 , 多支冰流汇合后 , 冰川运动使冰层产生褶皱和纵横裂隙 , 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其次 , 在低纬度的高山区 , 极强的太阳辐射使裸露冰面的温度升高 , 冰面的消融强度远远大于中高纬度的冰川 , 冰塔间的融水侵蚀下切能力很强 。这也是地球上其他高山冰川地区 , 如阿尔卑斯山、昆仑山、祁连山、天山等都没有发育出如此壮观的冰塔的原因 。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下非常关心的问题 。经过中外科学家们的考察和研究 , 已经在树木年轮和冰芯记录中获得了有关喜马拉雅山地区现代冰川及古冰川的大量信息 , 比如古今冰川特点、变化趋势等等 。珠峰北坡的绒布冰川 , 总长22.4千米 , 裸露冰长16.6千米 , 末端海拔5158米 。冰塔末端从1966~1997年间后退270米 , 平均每年退缩8.7米 , 而1921~1966年间 , 平均每年退缩6米 。如果按每年8.7米的速度继续后退 , 到2035年 , 还要退缩418米 , 到那时仍然有16千米长的裸露冰面和冰塔林 , 仍然是十分壮丽的冰川 。
气候特征
喜马拉雅山脉作为一个影响空气和水的大循环系统的气候大分界线 , 对于南面的印度次大陆和北面的中亚高地的气象状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由于位置和令人惊叹的高度 , 大喜马拉雅山脉在冬季阻挡来自北方的大陆冷空气流入印度 , 同时迫使(带雨的)西南季风在穿越山脉向北移动之前捐弃自己的大部水分 , 从而造成印度一侧的巨大降水量(雨雪兼有)和西藏的干燥状况 。南坡年平均降雨量因地而异 , 在西喜马拉雅的西姆拉(Shimla)和马苏里(Mussoorie)为2米 , 在东喜马拉雅的大吉岭则达4米 。而在大喜马拉雅山脉以北 , 在诸如印度河谷的查谟和喀什米尔地带的斯卡都(Skardu)、吉尔吉特(Gilgit)和列城(Leh) , 只有0.1~0.2米的降雨量 。
当地地形和位置决定气象的变化 , 不仅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不同地方气候不齐 , 甚至就是在同一山脉的不同坡向也有差异 。例如 , 马苏里城在面对台拉登的马苏里山脉之巅 , 高度约为1859米 , 由于这一有利位置 , 年降雨量为2.337米 , 而西姆拉城在其西北一系列高度为1 848.9米的山岭之后约145千米的地方 , 记录到的年降雨量为1.575米 。东喜马拉雅山脉比西喜马拉雅山脉纬度低 , 较为温暖;记录到的最低温度在西姆拉 , 为-25℃ 。5月份平均最低温度 , 在大吉岭1945米的高度记录到的是11℃ 。同月 , 在邻珠穆朗玛峰近5029米的高度 , 最低温度约为-8℃;在5944米 , 气温降到-22℃ , 最低温度为-29℃;白天 , 在能避开时速超过161千米的强风的地区 , 即使在这样的高度 , 太阳也多是和煦温暖的 。
南坡从海拔仅2000多米的河谷上升到8000多米的山峰 , 河谷的水平距离不过几十公里 , 自然景象却迅速更替:低处温暖湿润 , 常绿阔叶林生长得郁郁葱葱 , 形成常绿阔叶林带;海拔升高 , 气温递减 , 喜温的常绿阔叶树逐渐减少 , 以至消失 , 而耐寒的针叶树则渐增加 , 在2000米以上为针叶林带;再往高处 , 热量不足 , 树木生长困难 , 由灌丛代替森林 , 出现灌丛带;在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带;5300米以上为高山寒漠带;更高处为高山永久积雪带 。
北坡气候干寒 , 降水量少 , 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布的层次也比南坡少得多 。
南坡雪线比北坡低 , 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 , 即阴坡阳坡的问题 , 阳坡温度高 , 雪线高 , 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 , 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 , 迎风坡降水量大 , 雪线低 , 背风坡降水量小 , 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 。两个因素那个影响为主很难区分 , 见到的题基本上表现出来降水量的影响要大于温度的影响 , 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大于阴坡阳坡的问题 。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是阳坡 , 应该雪线高 , 但南坡也是迎风坡 , 所以雪线应该低 , 出现矛盾 , 但实际上南坡雪线低 , 因而说明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大于阴坡阳坡的问题 。判断雪线高低应以此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