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六艺

中国古代传统六艺是什么?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古代六艺

文章插图
1、礼:礼节 , 包括对思想和行为的共同规范 , 似今日德育教育 。“礼”可以分为“五礼” , 分别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
2、乐:主要是指音乐、舞蹈和诗歌方面的技艺 。在我国古代 , 这三样东西是不分家的 , 都是用于贵族阶级的祭祀或者享乐 。
3、射:指射箭 。在我国古代又有“五射”之说 , 分别为:“白矢、参连、剡注(音同“掩”)、襄尺、井仪” , 分别代表弓箭手的五个境界 。
4、御:指驾驭 , 主要指的是驾驭马匹 , 在军事中也包括战车或其他武器 。“御”同样有“五御”之说 , 分别为: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
5、书:指书法 , 包括认字、书写、作文、解译 。而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 , 又分为“六书” , 分别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6、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 , 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 。《广雅》:“数 , 术也 。”即技术、方法、技巧而已 。
古代六艺是指哪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在中国古代时候 , 一些优秀的贵族子弟十分的注重教育 , 对技能才艺的要求特别的高 , 六艺乃贵族子弟必学 。那么古代六艺是指哪六艺?六艺就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着;六种技能 , 从中国周朝开始 , 乃官学要求学生必会的六种基本技能 。
关于中国古代六艺的介绍【中国古代六艺】1、礼
礼相信大家都很好理解 , 就是指礼节规矩 , 在和人交往时候的礼仪 。许多人不知道古代六艺是指哪六艺?以为就是六种才艺 , 比如请棋书画什么的 。其实六艺是指官学子弟们必须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 , 这六种技能涵盖多个方面 。
2、乐
说起乐许多人就会想到音乐 , 其实乐也包括乐舞 。在古代时候通常月指六月 , 也就是《云门大卷》、《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这六套乐舞 。古代政府有专门设立掌管音乐的官吏 , 一般庆典宴会的时候都会也乐舞表演 。
3、射
射包含两种运动 , 分别是射箭和弹弓 。射在军事和狩猎活动中 ,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所以在古代时候十分受人们重视 。比如大家在一些电视剧和小说中 , 经常能够看到一些贵族们举行狩猎活动 , 射箭好的人更容易得到上位者的赞赏 。
4、御
御就是驾驶的意思 ,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 , 驾驶交通工具都是许多人必会的一种技能 。御除了驾驶之后 , 还包括驾驭之术 , 比如“田忌赛马”就是一种驾驭之术的斗智斗勇 。御与射分不开 , 一个好的射手必须会驾驶 , 才能更容易追逐到禽兽 。
5、书
书包含书画艺术 , 这不仅仅是一种技能 , 还是一种高雅的艺术 。从古至今 , 在文人中学法好的人 , 更容易得到大家的尊敬 。在古代时候 , 所有文人对书写都非常重视 , 一些有条件的家庭 ,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书法 。
6、数
数就是指数学算术 , 在古代时候的中国 , 数学就已经很发达了 。汉代时候就出现了《九章算术》 , 古代的数学家们将数学的起源归于《周易》以及“河图洛书” 。许多深奥的玄学都需要算术推演 , 一些贵族产业的清算 , 更是要用到算术 。
古代六艺是什么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 ,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 , 二曰六乐 , 三曰五射 , 四曰五驭 , 五曰六书 , 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乐:音乐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 , 品格修养)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即今文学)数:算法(即今数学) 礼、乐、诗、书、易、春秋这个是孔子提出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这个是周朝时的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 皆绝其道 , 勿使并进” , 盖是所谓“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一说之由来 。若然 , 这种推断并不不符合这句话的原意 。为了说明问题 , 让我们干脆把这段话都译成白话看看: “《春秋》重视一统 , 这是天地间不变的原则 , 古今共通的道理 。如今老师们所讲的道理彼此不同 , 人们的议论也彼此不同 , 百家提供的方案悬殊 , 目的也不同 , 所以上面难于掌握统一的准则;法制数次改变 , 在下的不知道应当遵从什么好 。愚臣以为 , 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的学术的 , 都一律禁止 , 不许它们齐头并进 。邪僻的学说灭息了 , 然后统一的准则就可以建立而法度也就可以彰明 , 人民就知道所应遵从什么了 。” 这段话立论的根据是“如今老师们所讲的道理彼此不同 , 人们的议论也彼此不同 , 百家之说提供的方案悬殊 , 目的也不同 , 所以上面难于掌握统一的标准;法制数次改变 , 在下的不知道应当遵从什么好 。”而立论的目的则是“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的学术的 , 都一律禁止 , 不许它们齐头并进 。邪僻的学说灭息了 , 然后统一的标准就可以建立而法度也就可以彰明 , 人民就知道所应遵从什么了 。” 简单地概括起来 , 这里讲的就是关于“统一言论 , 统一法度 , 统一行动”的道理 。这道理从维护统一的国家的角度讲 , 即使现在看来 , 也是说得通的 , 不错的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 皆绝其道 , 勿使并进”这句话 。其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即“凡是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的学术的”这个词组 , 本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六艺之科” , 一是“孔子之术” 。可是人们似乎要么是忽略了前者 , 要么是把前者归结于“孔子之术” , 进而把“孔子之术”又归结为“儒术”!愚认为 , 这是个传承已久的天大的误区!所谓“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之说正与此有关 。因为对这个词组的错误认识 , 才导致了对“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 皆绝其道 , 勿使并进”这句话的整个认识的错误 。愚认为 , “六艺之科”与“孔子之术”不是一回事 。“六艺”就是班固在《武帝纪赞》中说的《六经》 。“六艺之科”即“《六经》所涉及的科目” , 其所涵盖的范围广泛 , 愚在前文(见题)谈及相关问题时曾经指出:《六艺》即儒家所谓的《六经》系作为迄今所知中国学术文化之源的典籍 , 而决不止是“儒家经典” ,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 , 可以说没有一家与“六艺之科”无关 。所以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诸子百家都可以归属于“六艺之科” 。而《三策》中所说的“百家” , 显然主要不是指先秦传习下来的“诸子百家” 。至于“孔子之术” , 自然可以理解为“儒术”;但应清楚 , “孔子之术”与“儒术”严格说来 , 是不能划等号的 , 况且 , “三策”中并未用“儒术”这样的字眼 。所以 , 《三策》中所说的“百家” , 指的主要是那些不属于“六艺之科”和“孔子之术”范围的各种“邪辟之说” 。凡熟悉古代中国文化史的人都知道 , 因汉初的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 , 实行“无为而治” , 以及颁布搜集各种藏书和整理民间传说的律令等 , 使秦所造成的文化禁锢局面一下解冻 , 在推动学术文化趋向复苏和繁荣的同时 , 各种邪辟之说也鱼目混珠地竞相出笼 。《三策》中所谓“百家殊方 , 指意不同” , 不过是对包括各种邪辟之说在内的诸多学说的泛称而已 。
采纳哦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什么在中国 , “六艺”之说有二 , 一指礼、乐、射、御、书、数也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 , 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 , 二曰六乐 , 三曰五射 , 四曰五驭 , 五曰六书 , 六曰九数 。”另一说 , “六艺”即六经 , 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 。
(1)五礼即:“吉”礼 , 用于祭祀;“凶"礼 , 用于丧葬;“军”礼 , 用于田猎和军事;“宾”礼 , 用于朝见或诸侯之间的往来; “嘉”礼 ,  用于宴会和庆贺 。
(2)六乐即: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 “大濩”、 “大武”等古乐名 。
(3)五射即: “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白矢即箭穿过鹄的 , 要用力适当 , 恰中目标 , 刚刚露出白色箭头 。参连即先发一矢 , 后三矢连续而去 , 矢矢中的 , 看上去像是一根箭 。剡注即箭射出 , 箭尾高箭头低 , 徐徐行进的样子 。襄尺的襄读让 , 臣与君射 , 不与君并立 , 应退让一尺 。井仪即连中四矢 , 射在鹄的上的位置 , 要上下左右排列像个井字 。
(4)五御即驾车的技巧 , 包括: “鸣和鸾”、 “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
(5)六艺中的书 , 即识字 , 为基础课之一 。现在流传下来的“六书”指六种制造汉字的方法 ,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
(6)九数即九九乘法表 , 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六艺中的数同样是一门基础课 , 蕴含着十分深奥的学问 。在古代中国 , 数学和阴阳风水等“迷信”活动一起 , 被归入术数类 。它的主要功能除了解决日常的丈量土地、算账收税等实际问题 , 就是要计算天体 , 推演历法 。在这方面 , 古代中国人有着惊人的成就 。
中国古代的六艺分别是什么1、中国古代的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 礼乐发源于原始社会宗教活动中的仪式(礼)和音乐歌舞(乐) , 周礼的范围已十分广泛 , 涉及政治、伦理、道德、礼仪等各个领域 。
2、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乐不仅在贵族生活中融为一体 , 礼、乐的教育作用也是相互配合的 。礼着重于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 , 乐着重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 。
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的六艺分别是什么 , 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4565b91616097161.htmlzd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