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由什么地质作用形成的泰山主要是由地壳运行形成的 。
泰山的地质构造十分复杂,以断裂为主,其构造特点为断块掀斜抬升 。既有前寒武纪形成的构造,又有中新生代发育的构造 。
泰山的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发育以多期的褶皱、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为其主要特征 。它们彼此叠加相互改造,构成了极其复杂的构造面貌,对它们的成因机制研究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另外,中元古代辉绿玢岩发育的国内外罕见的“桶状构造”,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
从区域构造看,太平洋板块以近东西方向对欧亚板块的强烈俯冲,使泰山地区在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北东东向泰前断裂发生强烈掀斜活动,泰山大幅度抬升,致使泰山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得十分普遍和强烈,它们对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格局起着主导性的控制作用 。泰山周围的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不整合面上形成的重力滑动构造也与新构造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
泰山是怎样形成的【形成原因】:距今约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板块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地层发生了广泛的褶皱和断裂 。在频繁而激烈的地壳运动中,泰山山体沿着百余公里(自今莱芜至泰安市)的泰前大断裂快速抬升 。并在隆起的过程中遭受风化剥蚀 。这时因断块发生了间歇性的升降差异,南部山区猛烈抬升,造成了南高北低的明显掀斜断块山 。最后在山体高处,原来覆盖着的2000多米的沉积岩全部剥蚀掉,古老的泰山杂岩重见天日,开始形成了泰山的雏形 。受变质影响的花岗岩,因抗蚀性强,就构成了峰峦高崖 。泰山在距今六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初期,由于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即沿泰前断裂继续大幅度的抬升,至距今约三千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日泰山的轮廓才基本完成 。所以,如今泰山主峰及其周围的山峦,海拔多在千米以上,而且古老杂岩裸露 。主峰南麓的泰安市海拔仅153米,自市区至泰山极顶仅9公里,其相对高差竟达1392米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泰山谷幽壑深,壁立千仞 。明太祖朱元璋御制《岱山高》中说:“岱山高兮,不知其几千万仞;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几千百里;影照东海兮,巍然而柱天 。”——引自《泰山通鉴》
【泰山地势形成原因】

文章插图
【简介】: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00公顷 。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天下第一山”之称 。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 。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
【地质特点】:泰山的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发育以多期的褶皱、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为其主要特征 。它们彼此叠加相互改造,构成了极其复杂的构造面貌,对它们的成因机制研究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另外,中元古代辉绿玢岩发育的国内外罕见的“桶状构造”,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
【地形地貌】: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地层为华北地台典型基底和盖层结构区,南部上升幅度大,盖层被风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杂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层,其绝对年龄25亿年左右,是中国最古老的地层之一 。
【气候条件】:泰山上下的气候呈垂直变化的特征十分明显 。山脚1月均温—3℃,山顶为—9℃,山下7月均温26℃,山顶为18℃;年降水量随高度而增加,山顶年降水量1132毫米,山下只有722.6毫米 。山下四季分明,山顶三季如春,冬如玉,即冬有雾凇晶莹如玉,为重要景观之一 。春季风沙较大 。泰山冬季较长,结冰期达150天,极顶最低气温-27.5°C,形成雾凇雨凇奇观 。
【景点】:泰山风景旅游区包括幽区、旷区、奥区、妙区、秀区、丽区六大风景区 。泰山四大奇观游泰山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5月到11月 。游泰山看四个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 。
参考资料
曲进贤.《泰山通鉴》.齐鲁书社:齐鲁书社,2005
泰山十八盘坡度为什么这么陡 从地理成因来分析泰山实际上一个地质断层构造,受力抬升形成地垒,从大的角度来说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的,与华北成陆形成于同一时期 。岩层经过深厚的变质作用,形成现在的地貌 。
其坡度陡峭,主要是因为岩层断裂的关系,经过错位抬升,虽经过长期的风化侵蚀变质等作用,依然保持着当时断裂形成的陡峭山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