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铁帽子王的人

在清朝时期,有哪些人被封为了“铁帽子王”清朝王爵的最高待遇是“世袭罔替”,意思是子孙世世代代继承王爵,并不降等 。如果王爷犯了法,也只是判罚他本人,不削爵位,由旁支承袭 。这种待遇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铁帽子王” 。这就是“铁帽子王”称谓的来历 。

说铁帽子王的人

文章插图
清代的爵位分为蒙古爵位和宗室爵位 。清代朝廷优待蒙古贵族,爵位不实行降袭制度,所有的王爷都是“铁帽子王” 。本文盘点的是宗室爵位中的“铁帽子王” 。


一、礼亲王代善
出身:努尔哈赤次子
受封原因:因军功和拥立皇太极之功受封为“和硕兄礼亲王”,后代世袭罔替 。
承袭:封号曾被改为“巽亲王”、“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复礼亲王封号 。前后共承袭10位 。是清朝地位最尊崇的亲王之一,朝会的时候礼亲王立于宗室诸王之首 。
二、郑亲王济尔哈朗
出身: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个儿子 。


受封原因:因军功受封,后代世袭罔替 。
承袭:顺治元年加封号为“信义辅政亲王” 。后代封号改为“简亲王”,乾隆43年又改回郑亲王 。咸丰帝驾崩,郑亲王端华是顾命八大臣,祺祥政变后,端华被慈禧赐“自尽” 。前后共承袭17位 。
三、睿亲王多尔衮
出身: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受封原因:崇德元年因军功受封 。


承袭:顺治元年,多尔衮摄政 。顺治八年,多尔衮被判“谋逆罪”,当时多尔衮已经去世,但仍旧“掘墓斩首、挫骨扬灰”,爵位也被削去 。多尔衮没有儿子,他弟弟多铎过继了一个儿子给他 。后代爵位先后被降封为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 。乾隆四十三年恢复睿亲王爵位,并赐世袭罔替待遇,之后一直沿袭 。一共袭封6位 。
四、豫亲王多铎
出身:努尔哈赤第十五子
受封原因:崇德元年因军功受封 。
承袭:因与多尔衮“谋反案”有牵连,后代被降为信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复豫亲王爵位,袭封12位 。
五、肃亲王豪格
出身:皇太极长子
受封原因:崇德元年因军功受封 。


承袭:其爵位两次被革除,两次降封,三次复爵 。乾隆四十三年恢复肃亲王封号 。共承袭9位 。
六、承泽亲王硕塞
出身:皇太极第五子
受封原因:顺治五年因功受封 。
承袭:后来被降为郡王 。顺治八年因军功再被封为亲王 。其子袭爵位后改为庄亲王 。共有12位袭封 。光绪末年庄亲王载勋因支持义和团被赐“自尽” 。
七、克勤郡王岳托
出身:礼亲王代善长子
受封原因:因功受封 。
承袭:先被皇太极封为成亲王,后因罪被削,死后被追封为克勤郡王 。后来封号被改为衍僖郡王、平郡王 。乾隆时封号改回克勤郡王,袭封16位 。
八、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出身:礼亲王代善孙子,萨哈璘次子 。
受封原因:顺治五年因军功受封 。
承袭:世袭罔替,共袭封14位 。
九、怡亲王允祥

出身:康熙第十三子
受封原因:雍正即位前二人关系亲密,雍正即位后受封 。
承袭:咸丰帝驾崩,怡亲王载垣被指定为顾命八大臣之一 。祺祥政变中,载垣被赐自尽,怡亲王爵位由宁郡王弘晈的玄孙载敦承袭 。一共袭封9位 。
十、恭亲王奕
出身:道光帝第六子
受封原因:与慈禧太后联合发动祺祥政变后获封恭亲王 。后被慈禧加世袭罔替待遇 。
承袭:此后曾被慈禧降为郡王,世袭罔替待遇也被取消 。奕死后,由其孙子溥伟承袭 。


十一、醇亲王奕譞
出身:道光帝第七子,光绪的父亲
受封原因:因与慈禧关系密切、次子载湉即位受封 。
承袭:道光三十年受封醇郡王,同治十一年晋醇亲王 。光绪元年加“世袭罔替”待遇 。第五子载沣袭封 。
十二、庆亲王奕劻
出身:辅国公绵性长子,庆亲王永璘孙子,乾隆皇帝曾孙 。
受封原因:因与慈禧关系密切受封 。
承袭:道光三十年承袭辅国将军,咸丰二年封贝子,咸丰十年一晋封贝勒,光绪十年晋封庆郡王,光绪二十年晋庆亲王,光绪三十四年加“世袭罔替”待遇 。
清朝曾有哪些人获得过“铁帽子王”的荣誉?中国的历朝历代,都会出现一些比较英勇的将领 。而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政权将领也非常的重要 。他们对重要将领的称号通常是铁帽子王 。
这个称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清朝会对具有血缘关系,并且在当年刚刚建国的时候,做出巨大贡献的王爷加封这个称号 。另外一层含义就相当于是一种稳定的职位 。而且还是可以世袭的,如果一个人得了这种封号之后,他的儿子也可以将其传承下去 。
在清朝统治中原的几百年间,获得这个重要称号的人也没有超过十个 。而且其中的好多人全部都是努尔哈赤自己的儿子,这些人数量就几乎占去了其中的一小半儿,今天咱们主要说其中的几个重要人物 。
首先咱们说代善 。这个人是清朝的太祖的儿子,影视剧里的他可以说是非常的足智多谋的人 。可是历史对他评价却是有勇无谋,因为他尽管战功十分显赫,但是智慧却比不上自己的兄弟,而且在早年的时候还多次犯错,如果没有犯错的话,说不定他老爸会选择他做继承人 。
不过这个人呢,因为跟随自己的老爸一路征战沙场,还是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的 。并且在后来的时候,他又辅佐自己的弟弟登基,之后又辅佐自己的侄子做皇帝,可以说他为清朝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清朝政府之所以能够稳定,和他这个人的贡献是离不开的 。
其次,咱们要说的是多尔衮,他也是努尔哈赤的一个儿子,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上战场杀敌,并且在之后屡建战功 。不过后来他因为得罪了顺治,因此在他死掉之后,就被革除了爵位,夺去了封号 。一直到乾隆做皇帝的时候,才恢复了他的爵位,他的一生也算是非常的传奇 。
第三个要说的是多铎,他这个人呢,和多尔衮是一个老妈生的 。在历史上,人们对这个人的评价并不是非常的好 。他是因为参与了朝鲜,蒙古等地方的战役而闻名于外的 。可是在对南京进行攻击的时候,曾经进行过一次非常疯狂的对百姓的屠杀,因此可以说很是残忍 。
从这几个人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厉害的父亲,生出来的儿子也都会很厉害 。而清朝之所以强大,和自身的血脉是非常有关系的!
「铁齿铜牙纪晓岚」这个金大烟袋说是铁帽子王和珅为什么那么怕他品读清朝历史,让我们知道更多真相!清朝时期,铁帽子王的名声如雷贯耳 。不过很多人对此有所误解,以为铁帽子王指的是一个人 。其实不然,也并非大家所想的那样,是王位的象征 。铁帽子王是一种爵位的称呼,且这种爵位是世袭罔替制的 。世袭的意思众所周知,就是由孩子传承父亲的爵位;那么罔替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指的是隔代不降爵位 。清朝时期的铁帽子王屈指可数,不过才十二个,其中有八个是清朝初期的开国元勋 。接下来我们便详细了解一下铁帽子王的地位如何 。
雍正执政时期,铁帽子王多了一位,他就是怡亲王允祥 。这个人身为十三皇子,为雍正赴汤蹈火,上刀山下火海,因此感动雍正,将其封为铁帽子王 。允祥离开人世之后,雍正将其名字改回胤祥 。臣子不避讳皇帝的姓氏,清朝时期仅此一例 。由此可见,雍正对自己的这个弟弟有多好 。
和珅掌握大权的时候,清朝仅有九位铁帽子王,且都是世袭罔替而来的 。有些人观看过影视作品《铁齿铜牙纪晓岚》,可能知道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和珅与金大烟袋互掐时,和珅表明自己是满洲正红旗,而金大烟袋毫不客气地回应他祖上是正红旗旗主,铁帽子王的首位 。知晓金大爷是正红旗旗主铁帽子王时整个人脸色大变,赶忙下跪行礼 。
从这一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权势滔天的和珅竟然要给他人下跪,可想而知,铁帽子王旗主的地位有多高 。清朝爵位制度严明,爵位虽然不能给一个人权力,但可以使其地位崇高 。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爵位的划分,清朝时期宗室的爵位可以分为十二个等级,其中亲王与郡王地位最高 。铁帽子王采取世袭罔替制度,自然是亲王或者郡王 。而和珅不过是异姓爵位,无法与铁帽子王相提并论,这也是和珅为何要行大礼的原因 。
除此之外,八旗也是清朝特有的一种制度 。和珅是正红旗,按理来说他的出身很好,只可惜遇到了正红旗旗主 。仔细算来,和珅还是金大烟袋的旗奴,无论和珅官居何职,见了旗主都要磕头行礼 。除此之外,和珅见了身份地位高于自己的正红旗也要如此 。只不过随着和珅的权力越来越大,敢让其下跪的只有旗主一人 。
道光皇帝执政时期,松筠身居要职,属于正蓝旗 。此时铁帽子王正蓝旗旗主家中不幸,正在举办丧事 。哪怕松筠工作繁忙,也要请假服丧 。因此,松筠身披孝服,在旗主家中悲恸大哭 。直到后来出面,事情才落下帷幕 。
通过以上的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清朝时期铁帽子王地位多高 。身为铁帽子王,哪怕要饭了,也要受到其他旗人的尊重 。
僧格林沁是清朝的铁帽子王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僧格林沁堪称清朝末年的传奇人物,从一个穷苦家庭的放羊娃到影响清廷命运的朝廷重臣;从击败太平天国北伐军,俘虏太平天国悍将林凤祥、李开芳,到兵败身死于无名16岁少年之手,人生大起大落莫过于此 。僧格林沁原本继承的爵位是世袭罔替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后来因功升为世袭罔替博多勒噶台亲王,用民间话说就是一个“铁帽子王” 。




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把僧格林沁看做屌丝逆袭的典范 。1811年出生的僧格林沁虽然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二十六代孙,但是家道早已中落、家境贫寒,僧格林沁几岁就开始给有钱人家放羊赚钱养家 。要不说命运眷顾有准备的人呢,僧格林沁的父亲布和德力格尔有正事,家里再穷也要送儿子去读书识字,而僧格林沁也是争气,从小弓马娴熟、文武兼备,非常出色,为自己争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
从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时代开始满蒙联姻就是国策,而蒙古科尔沁部更是满清统治者拉拢的重点,科尔沁和满清皇族关系最亲近 。1801年嘉庆皇帝按照传统,将自己的女儿和硕庄敬公主嫁给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任扎萨克多罗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但是这个公主多年来一直没能生出孩子,扎萨克多罗郡王还不能另娶延续后代,这就算绝嗣了 。因此1825年,在道光皇帝的安排下从扎萨克多罗郡王的亲属中选择继承人,当时道光皇帝一眼就看中了仪表堂堂、人才难得的僧格林沁,就这样年仅15岁的僧格林沁成为新一任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王,还被道光皇帝带回北京亲自教导,从此飞黄腾达 。


从1825年僧格林沁进京开始可以说是荣宠备至,奉命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赏穿黄马褂、赏用黄缰,历任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后扈大臣、阅兵大臣、八旗都统等亲信要职 。道光皇帝驾崩后,40岁的僧格林沁成为顾命大臣之一,赏穿四团正龙补服,主持道光帝丧葬事宜 。




僧格林沁的人生巅峰还是在咸丰皇帝时期,因为他是一个天生的武人 。随着承平日久,清朝赖以打天下的八旗劲旅战斗力每况愈下,满蒙上层贵族也早就在歌舞升平中打不了仗了,而僧格林沁可能是因为出生贫苦的原因成为了贵族中的异类 。僧格林沁在军中一直可以和士卒同甘共苦,同吃同住、一起训练,在僧格林沁以身作则下,其麾下的部队成为满蒙八旗中最后的精锐,因此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动摇清廷统治的时刻,咸丰皇帝赐下清太祖努尔哈赤使用过的宝刀,任命僧格林沁掌控清朝在北方的全部精锐部队消灭太平军 。僧格林沁在两年间大小数百战连败太平军,俘虏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李开芳,全歼太平天国北伐军,威震海内 。


僧格林沁能打胜仗除了自己能征善战、爱兵如子之外,也和他懂得爱民护民很有关系 。清朝末年人命如草芥,战事一起首先遭殃的就是老百姓,不论是曾国藩的湘军,还是太平天国的太平军,所到之处如蝗虫过境,百姓流离失所 。而僧格林沁难能可贵的就是大军所至从不扰民,还会安抚百姓,一旦麾下士兵扰民害民,僧格林沁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严肃处理,因此很得民心 。1865年僧格林沁战死后,百姓纷纷罢市祭拜、哭声震天,其灵柩返回北京时百姓士卒成群结队的前往迎接,送上的万民伞就有七十多柄 。




僧格林沁是清末难得的善战、敢战的军事统帅,毕竟在他指挥下的大沽口保卫战是清朝对外战争中的少有胜利,但是他恃勇少谋的性格也埋下了其败亡的祸根 。比如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八里桥之战,僧格林沁在没弄清英法联军战力的情况下,莽撞的率领骑兵正面进攻英法联军,致使满蒙八旗精锐骑兵损失过半;再比如1865年清剿捻军的菏泽高楼寨之战,僧格林沁在击溃招降数十万捻军后骄傲自满,轻率的进入捻军的伏击圈,最终兵败、身死于16岁少年张皮绠之手,也葬送了八旗最后的精锐 。


僧格林沁是清廷最为倚重的大将,堪称“国之柱石”,全盛时期手握满蒙八旗精锐及直、鲁、豫、鄂、皖五省兵马,与曾国藩齐名,号称“南曾北僧” 。僧格林沁死后清廷在军事上再无作为,只能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军事统帅,坐看湘军、淮军等地方势力做大 。
清朝的铁帽子王都有哪些著名人物?清代宗室爵位制度虽然仿照明朝,但也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皇帝之子并不像明朝那样必然封为亲王,而是可能封为郡王、贝勒、镇辅国公 。其次,即使封为亲王,王位也往往并不世袭,后代继承爵位时要递降 。比如说始封爵位为亲王,则其第二代继承人只封为郡王,第三代封为贝勒,第四代后(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便不再递降,由其后代世袭该爵位 。奉恩将军以下没有可降之品级,则称为“闲散宗室” 。亲王除了继承人外的其余诸子只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而且授爵之前要考骑马、射箭、国语(满语) 。成绩优秀者授予其应有爵位,平者降一等封爵,劣者降两等 。郡王以下的宗室子弟也比照这一规则递降授爵 。而享受世袭罔替待遇的王爷,其子孙世世代代继承王爵,并不降等 。如果王爷犯法,则只判其人,不削其爵,由旁支承袭 。
清朝的“铁帽子王”每年固定领取禄米一万石、禄银一万两,有些得宠的王爷还可以食亲王双俸,俸银俸米加倍 。这些王府在直隶、盛京、内蒙古等地拥有大量庄田地产,在京郊的王坟园寝也动辄占地几十里(包括守坟园户所种的土地在内) 。不过,虽然这些王爷地位尊崇,威风显赫,但实际上由于俸禄是固定的,庄田地租往往被经办人贪污中饱,再加上获罪削爵、维持生活排场、尽情挥霍等原因,有好几家王府在清朝中叶以后就已经像《红楼梦》里的贾府一样,外表虽然繁盛,但已经开始走向萧索败落 。
在清代的众多亲王、郡王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八大铁帽子王” 。这八大铁帽子均为开国元勋,战功卓著,为清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其中,代善、多尔衮、多铎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豪格、硕塞为清太宗皇太极的儿子,济尔哈朗为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儿子,岳托为礼亲王代善的儿子,勒克德浑为礼亲王代善之子萨哈的儿子 。
上图睿亲王多尔衮
上图醇亲王奕
整个清代除八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外,雍正以后的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以及清末的庆亲王奕痢⒋记淄蹀茸X也被皇帝恩准为世袭罔替之王 。所以清代总共有12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
上图礼亲王代善
【说铁帽子王的人】以八大铁帽子王为首的开国诸王,人人能征善战,个个勇略过人,为清代创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们远不是那些无职无权、养尊处优、碌碌无为的后世诸王能比的 。比如,礼亲王代善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封为大贝勒,与后来称帝的皇太极(四贝勒)齐名 。他辅助父汗努尔哈赤,带领众兄弟南征北战 。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攻占辽沈地区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睿亲王多尔衮为努尔哈赤第14子,17岁起就跟随父兄转战南北,屡建战功 。特别是他亲率八旗兵人主中原,为清王朝建立全国政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清初,他被封为“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掌有清代全国的最高权力 。
上图豫亲王多铎
开国诸王不仅胆略超人,而且享有特权 。他们有军事权,礼亲王、睿亲王、豫亲王、郑亲王本身就是一旗之主,分掌正红旗、正白旗、镶白旗、镶蓝旗 。其他一些王也有不少佐领 。他们有参政权,礼亲王、肃亲王、顺承郡王、庄亲王等人 。都是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政王”,直接参与清王朝的军政大事 。正因为如此,这些开国之王才得到清廷的重视,并且往往委以重任,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成了“八大铁帽子王” 。
帝制之下,只有皇权才是最大的权力,“铁帽子王”也不意味着永世安稳,一切都取决于皇权的许可和予夺 。历史上的“铁帽子王”因犯错被夺爵、处死、圈禁的不在少数 。比如礼亲王代善死后,其子满达海继承爵位,但死后七年因多尔衮事件被降为贝勒,亲王之封被转给代善的另外一个孙子杰书 。崇德八年,成亲王岳托之子罗洛宏被削爵 。康熙二十一年,平郡王讷尔苏被削爵,爵位转给他人 。嘉庆二十一年,礼亲王昭被削爵,圈禁近一年 。咸丰十一年,郑亲王端华和怡亲王载垣被赐死、削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