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子和庶长子的区别

古代嫡长子和庶子的身份地位区别到底有多大?在古代,不光皇帝的嫡长子身份尊贵,将来要当储君然后成为皇帝 。即使普通人家里没有皇位要继承,那也在嫡长子与庶出身份上也有很大差别的,而且这差别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的距离 。

嫡长子和庶长子的区别

文章插图
在教育上,只要有条件的家里,都会让子女去学堂接受教育,嫡子和庶出的都有获取知识的机会,但是机会是可以给,可是享受的教育环境就不一样了,嫡长子在家族里是很受重视的,也是重点培养对象,方方面面都要够好,而庶出的就不会得到那么多关注,随便找个先生教一教就算上过学了 。
嫡子和庶出在家产分配上的区别也是出入很大的,汉朝之前庶子就没有分财产的权力,汉以后才出现了诸子可平分家产的说法,但是在这看似公平的条规之外有很多隐藏的要求,譬如说分家产之前,要先把可以世袭罔替的官位下册封的府邸,土地,皇帝御赐之物除过,要先把家族内的产业,祖地除外,这些除外的就是属于嫡长子所有的,庶子没有资格得到的,然后剩下的家产才是属于诸子可平分的,就算没多少最后也可能被掌家主母用各种名堂占有,而庶出的却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 。
唐朝有了科举后,征选天下有才之士为国效力,给了很多人入仕的选择,嫡庶机会相等,但是实际上庶出的还是比不上嫡长子,譬如说,即使庶子取得好的成就,那依然要尊嫡母为母亲,而皇帝的赏赐包括册封之类的都是嫡母来享受,这属于尊卑有别,庶子不情愿也不能随意忤逆 。袁世凯就是庶出,亲生母亲死后他扶灵回乡,却被嫡长子拒绝入祖坟,庶子庶母的出身即使他是大总统都改变不了 。
庶子和嫡子的区别是什么生母不同,地位不同,评价不同 。
1、生母不同:“嫡子”是正妻所生的孩子,“庶子”是小妾或姨娘所生的孩子 。偶尔也会存在“平妻”,平妻所生的孩子也算嫡子,只是身份稍逊于正妻的孩子,稍强于小妾的孩子 。
2、地位不同:“嫡子”与“庶子”的地位,是各自随他们的母亲的 。正妻的身份强于小妾,自然嫡子的地位也高于庶子,未来的家族继承,嫡子较庶子有更多更大的权益,几乎是优先权 。
3、评价不同:世人对庶子的评价往往是毁誉和限制的,子曰:“匹夫营惑诸侯者当诛!”,这放在嫡庶之争里也是一样的,“以下犯上,是为作乱” 。

一般来说,生男生女是不可控的,宅心仁厚的老爷若是两者皆不忍抛,生下男孩,即是嫡子、少爷;生下女孩,即是千金、小姐,只是这继承权一般也轮不到女子 。嫡庶之争里的爱恨情仇,我们见得多了,有谋权篡位的,也有安贫乐道的,还有男性偏居一隅,妇女撑起半边天的 。现在我们是消除封建主义,不会再有这些繁文缛节了,但仍留有余孽,但毕竟我们是不会碰到了 。
古时候的嫡子长子和嫡长子,有什么分别?长子就是男主人和小妾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叫庶长子;嫡子就是男主人和正妻所生的所有儿子;嫡长子就是男主人和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
举例来说,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嫡子,但他不是嫡长子 。嫡长子是太子李建成 。所以李世民的继位顺序不如李建成,他要靠政变才能上位 。
还比如大明懿文太子朱标,他是嫡长子 。既是嫡子,也是长子,所以在明朝历史上,朱标的储君地位最稳固 。跟朱标一样情况的还有明武宗朱厚照 。明孝宗朱佑樘只有他一个儿子 。他是长子、嫡子、嫡长子,三重身份一肩挑,储君身份稳如泰山 。
再比如大清直郡王爱新觉罗胤禔,他是康熙长子(其实也不是长子,只不过前面的四个哥哥都夭折了,他是成年皇子的老大) 。废太子胤礽是嫡长子,也是唯一的嫡子,但胤礽不是长子 。康熙帝其余的儿子,都不是嫡子 。所以当胤礽被废后,储君之争就乱套了 。大家都觉得有戏,于是便演变成了清朝著名的“九子夺嫡” 。
又比如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是刘肥,比刘邦的嫡长子刘盈出生的早 。尽管刘邦非常喜欢刘肥这个儿子,然而嫡庶有别,刘邦再喜欢他,刘盈不死,刘肥也没有资格继位 。
以上举例,基本上就是长子、嫡子、嫡长子的大致情况 。那么,长子、嫡子、嫡长子具体有什么区别呢?
笼统来说:嫡子都有继承权,不管是不是嫡长子 。但是嫡次子以下的嫡子,继承顺位要低于嫡长子 。庶出的儿子一般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祀和承袭父祖的地位,也就是没有继承权 。但也不绝对 。若家族当中没有嫡子,或者嫡子都死了,庶子可以继位 。
说到这里,有一个很特殊的情况: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正妻只有一个 。如果正妻去世了,男主人可以再娶正妻,或者把小妾扶正 。这情况叫“平妻” 。
这种“平妻”所生的儿子,也称为嫡子,所以有时会产生“两位或两位以上的嫡长子” 。在这种情况下,平妻所生的嫡长子,地位要低于原配嫡妻所生的嫡长子,并不能与原配所生的嫡长子完全对等 。
另外,小妾在被扶正后,享受正妻待遇,生下的儿子也应该被视为嫡子 。但是小妾在没有被扶正之前所生的儿子,依然要被视为庶出,不能“子凭母贵” 。
比如说建文帝朱允炆,很多人说朱元璋立朱允炆是因为他是嫡长孙 。其实并不是,朱允炆并不是朱标的嫡子 。因为史料上记载的很清楚:朱允炆生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
其生母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11月被扶正为太子继妃;
朱允炆出生的时候,他是庶出 。即便其生母吕氏后来被扶正,他也一样是庶出 。即便他不是庶出,即便他算作是嫡子,他的继承顺位也要低于朱标原配常氏所生的嫡次子朱允熥 。这就是礼法 。
所以,朱元璋立朱允炆,与朱允炆是不是嫡长子没关系 。朱元璋考虑的更多的,还是外戚的问题 。(朱允熥的母族太强大了,他的外公是常遇春,舅老爷是蓝玉)
总的来说,嫡长子也是嫡子,所有嫡子的地位都高于庶子 。嫡子中最长者为嫡长子,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爵位和财产的权利,是家族的下一任接班人 。嫡长子与其他儿子(包括其他嫡子在内)的权力地位有着极大的差别,在几乎所有方面都具有优先权 。
优先权的表现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只有嫡长子及他的嫡长子(也就是嫡长孙)这一系子孙才能叫做家族的正宗,其他的儿子都只能要叫做小宗 。包括其他的嫡子 。
第二、如果嫡长子不在了,他的嫡长子,也就是嫡长孙的继位顺位也高于其他儿子 。不论是嫡子还是庶子 。
第三、如果正妻去世或离婚,续娶的正妻叫做继室或填房 。继室生的儿子也叫嫡子,但是元配所生嫡子在继承顺位上要优先于继室所生嫡子 。
第四、如果妾侍生了儿子,然后被扶正成为正妻,又生了儿子,那么她成为正妻之后所生的儿子要优先于她做妾侍的时候所生的儿子 。同一个母亲所生的儿子的地位,按照他出生时母亲的身份高低来决定 。
嫡子和庶子的区别嫡子和庶子的区别如下:
1、在古代嫡子和庶子是完全不同的,嫡子是正妻所生的孩子,而庶子则是一些小妾或者姨娘生的孩子 。
【嫡长子和庶长子的区别】2、在古代,嫡子和庶子有着完全不同的地位,嫡子的地位远远高于庶子的地位,在继承父辈的权力或者是财富时,嫡子往往会占有很大的优势,庶子继承的东西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
3、在电视剧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有的家族中会存在平妻,平妻所生的儿子也是嫡子,但这个嫡子和正妻所生的嫡子是不一样的,正妻所生的嫡子地位比较高一些 。
庶子与嫡母的关系
和绝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并不是说古代庶子需要拜嫡母或者说嫡母和庶子之间有什么关系,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庶子自从生下来开始,他就需要绝对意义上服从嫡母 。当然在古代也不是母系社会,而是父系社会,但庶子的身份地位要比嫡母的身份地位相差很多 。
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古代只有绝对意义上正统的夫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相对比较高的 。嫡母是正妻,所以庶子对嫡母也要服从,嫡母的身份要高于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