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实的年羹尧结局

年羹尧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年羹尧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真实的年羹尧结局

文章插图
年羹尧 ,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屡立战功的大将 , 帮康熙平定西北边疆动乱 , 又以自身极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协助雍正登上皇位 , 作为雍正的心腹大臣 , 在军事、政治多个方面手揽大权 , 那么最后他的结局如何 , 如此位高权重的将军落得什么下场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7fd5266d0160924db71f4d2df0735fae7cd34a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年羹尧
由于年羹尧家族势力日益显赫之后 , 其手中权势极高 , 过于居功自傲 , 以权谋私 , 屡屡侵犯皇威 , 逐步失宠最终酿成大祸 。一方面 , 滥用职权 , 作威作福 。由于年羹尧自恃功高 , 趾高气扬 , 将同级官员视作下属 , 要求郡王向之跪拜 , 对待御前侍卫有如奴仆 , 且在雍正面前也极度势力 , 多次冒犯君臣之尊卑 。
其次 , 结党营私 , 排除异己 , 举人唯亲 。凡是年羹尧属下或亲信 , 在任何官职选拔上 , 均能优先采用 , 以自己的势力集结地区官员骨干 , 打造小团体 。且年羹尧注重培养私人势力 , 以自身权位吸收朝中须溜拍马之人 , 权力逐渐膨胀 , 私自弹劾官员换之以自己属下替任 。
【历史真实的年羹尧结局】除此之外 , 年羹尧贪污腐败的行为及其严重 , 屡屡受贿 , 贪恋财富数量惊人 。
正是年羹尧种种恶行使雍正忍无可忍 , 下决心除之 , 雍正对他的打击也是逐步进行的 。
首先 , 雍正下诏书警告年羹尧“守功难” , 接着雍正开始联络亲信、官员与之割裂 , 揭发检举 , 站对阵营 。然后 , 雍正就选中时机 , 公开将矛头对向年羹尧 , 将其调职 , 并抓住其写错贺词为把柄 , 以大不敬的名义将之降职 , 加以群臣弹劾 , 列出92条罪状 。
年羹尧最终被赐狱中自尽 , 家中群臣革职 , 子嗣充军 , 抄家充公 , 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
年羹尧儿子是谁
年羹尧借自己的军事、政治才干 , 备受皇上的赏识 , 权倾朝野、位高一时 , 年氏家族也进入声名显赫的鼎盛时期 。但此时的年羹尧过于贪恋权势 , 甚至威胁了皇威 , 造成皇上的不满 , 且年羹尧日渐目中无人 , 甚至轻视君臣之礼 , 于是皇上便有心要除他 。
雍正三年 , 年羹尧在贺词中将“朝乾夕惕”写反了 , 被雍正皇帝抓住把柄 , 而此时的皇上也正有意大兴文字狱 , 禁锢思想以加强专制统治 , 而此时年羹尧的小差漏也正好为皇帝处置他带来了契机 。起初皇帝只将年羹尧降职 , 谁知一触即发 , 人倒众人踩 , 年羹尧势力削弱后 , 群臣纷纷进言检举其多年来种种恶行 , 最后罗列了92条大罪 , 将其赐罪 。
念及年羹尧大将军的威名与功劳 , 皇帝没有诛其满门 , 而表示开恩赐其在狱中自尽 。年氏家族如年羹尧父亲兄弟等凡是在朝中当官的均革职 , 年羹尧的长子年富随年羹尧一齐被砍头 , 其它年羹尧身下十五岁以上的子嗣全部充军发配边疆 , 家产全部被抄充公 。
讲到年羹尧的儿子 , 不得不提到他为儿子请的老师岳钟举 , 为人十分正义 , 由于常年受到年家的信任 , 在其长子年富被斩后 , 带着年羹尧的小儿子逃到山西老家 , 将“年忠”改姓“连忠”以躲避追杀 。岳先生为连忠娶妻立家 , 操持生计 , 他一生无子 , 死后被连忠埋葬 , 世代拜奉 , 年家的儿子就这样以“连”姓繁衍了下来 。
年羹尧李卫二人间有何关联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有这样一段 , 年羹尧行刑前 , 在城门口把皇上当年相赠的佛珠一扔 , 让李卫还给皇上 。几十年的君臣之情就此覆灭 , 观看此处 , 观众也难免感怀 , 那么为何皇上要派李卫来杀年羹尧呢?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74e9258d109b3dea493b2a1c7bf6c81810a4cc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年羹尧
李卫与年羹尧之间关系非同寻常 , 都曾一度手握大权 , 权倾朝野 , 那么为何二者的下场有如此之大的落差呢?
自雍正上台后 , 开始挖掘为己所用的心腹才干 , 李、年二人都颇受赏识与重用 , 均不负众望 , 一人手握军权 , 一人平疆大将 , 可是随着扶摇直上的职位与权势变化 , 二人对于前途选择了不同的定位与走向 , 也就因此带来了不同的下场 。
年羹尧依仗自己功高盖主又自恃功高 , 从而轻视君臣之礼 , 以下犯上 , 以权谋私 , 目无王法 , 擅自弹劾大臣将自己的亲信安排替任 , 最终引得皇上勃然大怒 。积少成多 , 皇上对年羹尧怀恨在心 , 有意杀之 , 最终假借其写错祝词以不敬之名将其贬官 。人倒众人踩 , 群臣纷纷上书检举其罪行 , 最终举家革职 , 抄家充公 , 子嗣流放 , 年羹尧被赐狱中自尽 。
而李卫呢 , 他得志以后安分守己 , 虽然在行为举止上也有小毛病 , 但为人机灵 , 懂得变通 , 博得百姓的好口碑 , 与雍正相交甚好且从无异心 , 因此即便犯些小错误也能得到皇上的庇护 , 晚年得病深得君主的关怀 , 方能善终 。
正是二人的性格差异 , 才会造成起点相同 , 李卫能平步青云 , 深得雍正偏爱 , 最终善终 , 而年羹尧一代大将却要以家破人亡收场 。
年羹尧是哪个朝代的将军
凡是提及清代的军事将领 , 不得不提到年羹尧 , 年羹尧作为清朝前期的著名大将 , 经历了康熙、雍正两个朝代 , 其军事才能在康熙年间就十分被赏识与提拔 , 立下屡屡战功 。到了雍正时期更是备受宠信 , 平步青云 , 可惜最终不慎倒台 , 年家覆灭 。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ad4b31c8701a18b21eb4486952f07082938fef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康熙年间 , 边疆向来不稳 , 西北地区战事不断 , 成了康熙帝心中的一块隐患 , 然而此时的年羹尧年纪轻轻就尽显军事才能 , 一举平定西藏 , 击退准噶尔 , 且文武兼备 , 将四川地区治理得风生水起 , 政治思想与康熙帝不谋而合 , 十分受到皇帝的重任 。康熙将他封为川陕总督 , 多加赏赐 。
康熙末年 , 皇宫内部展开激烈的皇位之争 , 年羹尧本身作为雍正的亲信 , 且以他的远见认定其必登皇位 , 于是就抱牢这颗大树将其作为自己政治道路的庇护 , 在这场残酷的皇位争夺战中 , 以手中的兵权与军事地位壮大了雍正的实力 , 为其登上皇位做出很大的功劳 。
雍正上台后 , 年羹尧更是成为皇帝的心腹重臣 , 在军事上运筹帷幄 , 一句平定藏区边疆动乱 , 以及青海叛变 , 仅用一个冬季便能使敌军十万全数缴械 , 其军事才能可见一斑 , 被封为抚远将军 。此外 , 年羹尧不仅独揽西部军权 , 还直接参与朝政事务 , 甚至能左右皇帝政治决策 , 权倾一时 。
后由于年羹尧过于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 犯及皇威又不肯放弃权势 , 被皇帝处置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 一代清朝名将就此陨落 。
甄?执?旮?尧之死第几集
随着电视剧《甄?执?返娜炔ィ?山?莱鲅莸幕??欢鹊巧先让牛?砦?磁桑?匆蚱渲彼?竞岬母鲂砸斐3霾剩?钍芄壑谙舶?T诠劭吹缡泳缡保?颐强梢苑⑾郑???泶?蠊?庋?氖欠侵?兀?此亢敛欢?玫偷鹘魃饕阅卑采?员#?炊?绱讼?虐响琛⒆鞫穸喽耍??为何会有这样的底气呢?
在剧中 , 华妃能有这样的气焰 , 正是由于她的家世 , 她不仅仅是一名妃子、皇帝的老婆 , 她还有一个显赫的来头 , 年羹尧的妹妹 。
年羹尧在剧中出现的并不多 , 但他的名字却常常在皇上、华妃以及众妃子口中出现 , 然而华妃的得宠与否 , 也正是年羹尧以及整个年氏家族地位势力变化的象征 。
年羹尧功高盖主 , 雍正登上皇位也正是借助了他的力量 , 且年大将军在稳定边疆 , 平定叛乱多个方面有着难以磨灭的功劳 。早年间 , 雍正十分宠信年羹尧 , 为拉拢年羹尧的势力 , 皇帝独宠华妃 , 以至于她宠冠后宫 。
同时 , 随着年羹尧势力逐渐增强 , 雍正唯恐年氏家族外戚分权 , 始终暗作手脚使华妃终生未能生下子嗣 , 以此避免其势力更甚 , 可见年羹尧其实也在无形中威胁着皇帝的权威 。
但随着年羹尧恃功自傲 , 行恶多端 , 逐渐为雍正所不容 , 暗地里剪其党羽、调职召罪 , 华妃最后被打入冷宫 , 撞墙惨死的下场其实也是年羹尧结局的另一种写照 。
年羹尧在剧中有如见首不见尾的神龙一般 , 虽然其出镜极少 , 戏份也不多 , 但他的存在感却丝毫不减 , 无时无刻没有通过华妃在表现着年氏家族的势力起伏 。
年羹尧怎么死的关于雍正为何杀年羹尧 , 史学界向来有争论 。有人说是因为年想造反 , 又有人说年羹尧当年参与了雍正与诸兄弟的皇位之争 , 雍正这样做是杀人灭口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些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年羹尧的死是因为他自立为皇帝 。乾隆时学者萧奭在《永宪录》中提到:年羹尧与静一道人、占象人邹鲁都曾商谈过图谋不轨的事 。有的学者也持此说 , 认为“羹尧妄想做皇帝 , 最难令人君忍受 , 所以难逃一死” 。而《清代轶闻》一书则记载了年羹尧失宠被夺兵权后 , “当时其幕客有劝其叛者 , 年默然久之 , 夜观天象 , 浩然长叹曰:不谐矣 。始改就臣节” 。说明年确有称帝之心 , 只因“事不谐” , 方作罢“就臣节” 。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充分依据的 。
在封建时代最注重名分 , 君臣大义是不可违背的 , 做臣子的就要恪守为臣之道 , 不要做超越本分的事情 。
年羹尧的所做所为的确引起了雍正的极度不满和某种猜疑 。年羹尧本来就职高权重 , 又妄自尊大、违法乱纪、不守臣道 , 招来群臣的侧目和皇帝的不满与猜疑也是不可避免的 。雍正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 , 又喜欢表现自己 , 年羹尧的居功擅权将使皇帝落个受人支配的恶名 , 这是雍正所不能容忍的 , 也是雍正最痛恨的 。雍正并没有惧怕年羹尧之意 , 他一步一步地整治年羹尧 , 而年也只能俯首就范 , 一点也没有反抗甚至防卫的能力 , 只有幻想雍正能看着旧日的情分而法外施恩 。所以 , 他是反叛不了的 。雍正曾说:“朕之不防年羹尧 , 非不为也 , 实有所不必也 。”至于年羹尧图谋不轨之事 , 明显是给年罗织的罪名 , 既不能表示年要造反 , 也不能说明雍正真相信他要谋反 。
从年羹尧来看 , 他一直也是忠于雍正的 , 甚至到了最后关头也一直对雍正抱有很大幻想 。
在被革川陕总督赴杭州将军任的途中 , 年羹尧幻想雍正会改变决定 , 因而逗留在江苏仪征 , 观望不前 。结果这反使雍正非常恼怒 , 他在年羹尧调任杭州将军所上的谢恩折上这样批道:“看此光景 , 你并不知感悔 。上苍在上 , 朕若负你 , 天诛地灭;你若负朕 , 不知上苍如何发落你也!……你这光景 , 是顾你臣节、不管朕之君道行事 , 总是讥讽文章、口是心非口气 , 加朕以听谗言、怪功臣之名 。朕亦只得顾朕君道 , 而管不得你臣节也 。只得天下后世 , 朕先占一个是字了 。”雍正的这段朱批实际上已经十分清楚地发出了一个信号:他决心已定 , 必将最终除掉年羹尧 。
直至年羹尧接到自裁的谕令 , 他也一直迟迟不肯动手 , 还在幻想雍正会下旨赦免他 。但雍正已经下定决心 , 认为使其免遭凌迟酷刑、自裁以全名节已属格外开恩 , 所以他应该“虽死亦当感涕” , 因此年羹尧生路已绝 。一个想要谋反的大臣怎么会对皇帝有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呢?雍正在给年羹尧的最后谕令上说:“尔自尽后 , 稍有含冤之意 , 则佛书所谓永堕地狱者 , 虽万劫不能消汝罪孽也 。”在永诀之时 , 雍正还用佛家说教 , 让年心悦诚服 , 死而不敢怨皇帝 。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 年羹尧参与了雍正夺位的活动 , 雍正帝即位后反遭猜忌以至被杀 。不只是稗官野史 , 一些学者也持这种看法 。据说 , 康熙帝原已指定皇十四子胤继位 , 雍正帝矫诏夺位 , 年羹尧也曾参与其中 。他受雍正帝指使 , 拥兵威慑在四川的皇十四子允 , 使其无法兴兵争位 。雍正帝登基之初 , 对年羹尧大加恩赏 , 实际上是欲擒故纵 , 待时机成熟 , 即罗织罪名 , 卸磨杀驴 , 处死年羹尧这个知情之人 。有人不同意此说 , 主要理由是雍正帝继位时 , 年羹尧远在西北 , 并未参与矫诏夺位 , 亦未必知晓其中内情 。但客观上讲 , 当时年羹尧在其任内确有阻断胤禵起兵东进的作用 。
关于雍正帝篡改遗诏夺取皇位的情况 , 许多著述都进行了阐释 , 阎崇年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也有系统归纳 , 此不赘言 。各家说法 , 见仁见智 , 莫衷一是 。雍正即位一事 , 确实疑点很多 。而他即位后 , 又先后处置了原来最为得力的助手年羹尧和隆科多 , 让人更不禁要怀疑这是作贼心虚、杀人灭口 。当然 , 这只能算是合理推定 , 尚无铁的资料作为支撑 , 所以 , 这种怀疑套句俗语说就是:“事出有因 , 查无实据 。”
我们暂且抛开雍正决心除掉年羹尧的真正动因不说 , 从年羹尧自身而言 , 他的死确实有点咎由自取 。他自恃功高 , 妄自尊大 , 擅作威福 , 丝毫不知谦逊自保 , 不守为臣之道 , 做出超越臣子本分的事情 , 已为舆论所不容;而且他植党营私 , 贪赃受贿 , “公行不法 , 全无忌惮” , 为国法所不容 , 也为雍正所忌恨 。这就犯了功臣之大忌 , 势必难得善终 。所以《清史稿》上说 , 隆、年二人凭借权势 , 无复顾忌 , 罔作威福 , 即于覆灭 , 古圣所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