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方制作

膏方怎么熬制?膏方熬制有三道工序:首先是配料 。通常是经过老中医的全面诊断处定的膏方,先采用汤剂处方诊治服用一段时间,确定有效后,再拟定膏方剂量 。然后是浸泡 。将配制药物和匀后,放入特定器皿加冷水浸泡12小时左右,以保证药物中的有效成份煎出来 。最后是煎药 。将泡制好的中药配料放入一口大铜锅,加火熬制(见下图),先用大火将药液煮沸,再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煎煮时应及时搅拌,并去除浮于表面的泡沫,以免药液溢出,煮至2小时左右,过滤取出药液 。药渣续加冷水再煎,第二次加水量一般以淹没药料为准,如法煎煮三次再合并药液,沉淀后再用四层纱布过滤3次,尽量减少药液中的杂质 。两个小时后,老药工将煎出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 。同时用特制的大竹筷不断地搅动药液,防止焦化,逐渐形成稠膏状 。然后在稠膏状的药液中加入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胶剂和适量蜂蜜或冰糖,用小火煎熬并不断用筷子搅拌和匀 。“收膏喽!”随着老药工一声悠长的吆喝声,用百年传统古法熬制的膏方正式出锅了 。
【中药膏方制作】

中药膏方制作

文章插图
膏方熬制方法家庭自制膏方熬制方法如下:
一、先期准备:由医生开出符合患者个人机体特征的膏方中药 。将药物放入有盖的容器内(最好是砂锅,也可用铜锅或搪瓷锅、砂锅),加入适量的冷水浸泡,水高出药面15厘米 。要浸泡一天 。
二、细心煎药:火候“先大后小”,即先用大火将药煮沸,再用小火维持微沸,过滤取药汁备用 。药渣继续加冷水再煎 。如此煎煮3次,3煎的药液合而为一,静置沉淀一天,再用消毒多层纱布过滤三次 。
三、煮搅浓缩:将过滤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同时不断用筷子搅动药液,防止焦化,逐渐使其形成稠膏状 。
四、加料收膏:在稠膏状的药液中加入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胶剂,还可以加核桃肉芝麻等增加营养,为了可口好吃,也可再加入适量蜂蜜,或冰糖,或饴糖,用小火煎熬并不断用筷子搅拌和匀收膏 。
五、低温储存:容器以瓷罐为宜,切不可用金属的锅、罐存放,以免引起化学反应 。存放的环境须阴凉干燥(如冰箱) 。一料膏方先制作服4周的量,不必做的太多,以免太长时间发霉 。
中药的膏是怎样制作的?中药熬制成膏的方法根据外用药的膏药以及可以口服的膏方有不同的方法 。如果是要熬成膏方口服,可以将药物剂量增大,另外加蜂蜜、黄酒,阿胶等药物一起小火熬15分钟,并敛液成膏,装入方盒内,然后再放入阴暗处凝固待用;如果是要制成外用的膏药需要加麝香、蜂蜜、大蒜等具有渗透性的药物,与植物泌出的物质在不锈钢的铝锅中用70度火候熬15分钟,并不断搅拌后,摊成膏状,3~5天后可以应用 。
祛斑膏方的组成:
柴胡100克,白芍100克,当归90克,白茯苓100克,陈皮60克,芡实120克,白术100克,黄芪60克,饴糖也就是麦芽糖150克 。
制作方法:
第一步,先要把柴胡、白芍、当归、白茯苓、白术、陈皮、芡实和黄芪都放进一个大砂锅里浸泡三个小时,三个小时之后,砂锅里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水量控制在两个指节左右 。水加好之后,先用大火烧开,然后再改用小火煎煮一个半小时,然后滗出药汤,这是第一碗,放在一旁备用,接下来再按照上面的这个步骤,再分别煎出第二碗药汤、和第三碗药汤,把三次煎好的药汤放在一旁静置30分钟 。
把沉淀好的三碗药汤都倒进一个干净的砂锅里,用大火烧开,等到药汤里的水分蒸发的差不多了,药汁浓缩成这样之后,换成小锅,继续煎煮,您看当药汁中有大泡冒出来的时候,就可以加入饴糖了,哎,您可得注意了,这里加入饴糖可是有讲究的啊
要是买不到饴糖的话,用蜂蜜也是可以的,接下来一定要不停地搅拌,否则就会沾锅了,等到锅里的药汁可以像这样能沿着木铲的边缘,在木铲上"挂旗"的时候,制作就完成了,然后可以把它装进一个瓷瓶里,这是七天的量 。每天早晨空腹服用一汤勺就可以了 。
所有的膏方都有不适宜的人群,您比如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心脏病等等这样一些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果要是出现发热、痰多色黄、气喘、胸闷、心悸等等这样一些急性发作症状的时候,就不宜服用膏方了,要等到症状缓解之后再继续服用,而且在服用的过程当中,您不能够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而且要少吃海鲜,不喝浓茶、咖啡等等这样一些刺激性的饮品,如果要是不注意这些,就会影响膏方的吸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