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是几号

植树节是几月几号植树节是在每年的3月12日 。

植树节是几号

文章插图
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 。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 。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
植树造林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环境效益,而且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 。乱砍滥伐、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 。会破坏森林和草原,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使沙尘暴频繁出现 。
植物的好处
植树造林也可以减少噪音 。噪声污染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休息等各个方面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可以说是人们的大敌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植树造林 。
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绿化祖国等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净化了空气,人体自然会更加健康 。
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啊?公历3月12日,是我国法定的植树节,也是我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日子 。
孙中山特别关注植树造林事业,并将之视作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推动 。1915年,正是在他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规定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机,民谚常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
1925年(民国十四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因肝癌在北京逝世 。在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有不少人提出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表纪念 。
1928年3月1日,国民党中执会议决定,于孙中山先生逝世日在全国各地举行植树活动 。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颁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规定,“各省应于每年三月十二日总理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及造林运动” 。
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 。我们应该提倡把这项任务列入清明节活动的范围,并通过清明植树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因此,植树节,既是孙中山政治生命延续的体现,更是孙中山精神永存的象征 。
拓展资料:
中国植树节的发展史
1912年5月,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
1914年11月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1915年,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有感于国家林业不振,“重山复岭,濯濯不毛”,上书北洋政府农商部长周自齐,倡导以每年清明节为“中国植树节” 。
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 。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 。经当年7月21日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自此中国有了植树节 。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 。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
1928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 “嗣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 。而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于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 。
北方地区以3月初旬,寒气未消,还不适于栽树之故,特规定植树式仍于3月12日举行外,造林宣传运动周延之清明节行之 。并由该部公布《各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
1956年,毛泽东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 。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 。”
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 。
197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 。
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创始人、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家乡 。在孙中山先生的故居中,今天还生长着一棵百年以上树龄的檀香山酸豆树 。这是1883年时年仅17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并亲手栽种在这里的 。
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 。从此,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作为一项法律开始在全国实施 。
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
1984年 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
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
植树节是几月几号?3月12日是我国自己的植树节日,同时这一天也是孙中山逝世纪念日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在他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就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 。
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生态红线观念,节约、集约使用林地、湿地等资源,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
在中国,植树节在3月12日 。这特殊日子在1979年开始 。在那一天,人们要种许多的树 。如果我们种了许多的树木,我们必须照顾好它们,并按时浇水,直到它们茁壮成长 。在不同国家,植树节在不同的日子 。例如在印度,植树节在7月1日 。
我国的植树节是几月几号?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定这一天为植树节是孙中山先生,这一天也是他逝世的纪念日,并且春天适合树木栽种 。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最早提倡植树造林的人 。他曾在《上李鸿章书》中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 。他提倡,中国要想强大,必须大兴农业,讲究树木栽培的技术 。其实植树节在北洋政府时期被定为清明节这一天 。
【植树节是几号】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病逝 。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将植树节改为了他逝世的3月12日 。新中国成立后,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植树节这天,人们走到户外,栽种一些小树,不仅美化环境,也能陶冶情操 。
植树节是几月几号几月几号种树
三月左右,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
可以,但成活率不高 。
植树步骤:
第一,挖坑 。根据根系的长、宽挖大小适宜的树坑 。深度一般以50厘米为宜 。植树工具挖坑时要将表面的熟土、下面的黄土分倒在坑两侧 。
第二,回填 。种树前应该按树根的长、宽及其根系顶端长度的情况,在坑内先回填部分熟土 。一般情况下,回填熟土20至30厘米 。
第三,栽植 。谨记一句话"三二一"--三埋、两踩、一轻提 。放置树苗时要将根部扶正、枝要展开,这是前提 。栽树时,须分三次填土 。第一次填土少许,在距坑顶一定距离的地方先停止填,在已填的土上绕树一周,用均力踩实,然后轻提树茎、抖松,以保证树根的呼吸畅通 。第二次填土后,再绕树踩实 。在第三次填土后,尽量保证与坑面平齐 。树根放位时要与南北、东西方向的树对齐 。然后,在坑面上围一个大圆盘,便于日后浇水养护 。
第四,覆土、保墒 。将树苗栽好后,覆盖一层薄土,以保持水分 。
植树要领:
为了确保植树成活,林业和园林绿化专家细化植树要领,提出植树的要诀--"一垫二提三埋四踩":一垫是在挖好的树坑内再垫一些松土,树木栽种的时候要提一提树干,起到梳理树根的作用,而埋树的土要分三次埋下,每埋一次要踩实土壤,其间至少要踩四次 。植树工具在华北地区,约3月中旬至4月下旬为种树的最佳时段,最好选在阴天和降雨前进行 。种植时,在确定好树坑位置后,可根据树种根系情况或土球大小以及土壤情况决定树坑的规格,一般应比根幅范围或土球大,周围应加宽40-100厘米,高度加深20-40厘米 。
树坑的好坏对栽植质量和日后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因此要格外注意,树坑以圆柱形最好,以树干为圆心画圈,沿圈边向下垂直挖掘,直到达到规定深度,要保持上下垂直,大小一致,切忌挖成上大下小的锥形或锅底形,否则栽植踩实时会使根系劈裂、拳曲或上翘,造成不舒展而影响树木的生长 。
挖坑时注意把表土和底土分开放置,并按相应位置回填 。如果是坚实的上壤或建筑垃圾土则应该加大树坑的直径,并将坑底的土挖松;土质不好的应过筛或全部换土;在新填平和新堆土上挖坑时,应先在树坑附近适当夯实,挖好后坑底也适当踩实,以防栽后灌水土塌树斜 。
栽植时,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土,填一部分踩实一遍(若粘土不可重踩),直到填满后再踩实一次,填好的土要与原根颈痕相平或略高3-5厘米 。
栽后应立即灌水,无雨天不要超过一昼夜就应浇上头遍水 。水一定要浇透,使土壤吸足水分,有助于根系与土壤密接,才能确保成活 。